索 引 号 | 14258248/2021-00241 | 分 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1-09-03 |
标 题 | 连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区政发〔2021〕99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连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时间:2021-09-03 14:30:18 来源: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各功能板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连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政府
2021年9月3日
连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加快连云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建设步伐,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要求,以文旅强区为总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为重点,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建设,推动山海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高水平打造“江苏山海大公园”。
(二)把握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努力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旅游产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坚持正确的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坚持创新创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多次开发、多种收益,把更多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
——坚持科技赋能。运用现代科技打造文旅融合应用场景,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
——坚持实施“文旅+”。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找准产业结合点,推动文化旅游和农业、渔业、制造业、康养、体育、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在服务构建新格局中拓展文旅产业发展新空间。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区文旅行业发展机制更具活力,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更加完善,文化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产业融合更具规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积极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业,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旅骨干企业,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实现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 1650 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 280 亿元以上,人均旅游消费达到 1700 元以上,旅游业对全区 GDP 贡献率提高到 13%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构建融合发展载体
1. 建立健全融合发展平台。建立连云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梳理区内传统文化资源,对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系统设计,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界限,资源共享、区域联动。鼓励招引国内外优势文旅企业参与景区经营和管理,培育引导地方文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小文旅企业加强合作,构建文旅企业战略联盟。(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商务局、文旅集团)
2. 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利用好山、海、港、岛、城、湿地空间优势,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海发展、美丽连云港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最美海岸线”、“蓝色海湾”生态修复、滨海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跨海索道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责任单位:住建局、经发局、林海局、海滨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3. 创新举办重大文旅活动。整合全区文化资源,统筹节庆活动,形成“特色民俗(海渔文化)”“地域美食”“文化艺术”“创意景区”等多个板块构成的山海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体系,按照四季主题不同,表现内容丰富的原则,排定文旅活动节庆计划,重点依托连云港之夏、铁人三项赛等系列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旅节庆品牌活动,全面提升旅游吸引力、影响力,使之成为旅游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新引擎。(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各街道)
4. 提升文创产业发展水平。支持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文创企业发展。逐步推进中山路南侧山坡房屋疏解提升工程,统一规划设计和改造出新,推动连云老街改造和运营提升工作,集聚创客空间、人才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打造文创产业园。深度开发“连云游礼”文创系列产品,活化利用当地特有文化资源,立足本土特色,鼓励和支持连云港贝锦工艺、行者旅游文化、西游文化等一批中小文创企业做精、做大、做强,支持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拓宽文创产品展示和销售渠道,举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动连云区文创产业升级。突出连云老街的历史文化底蕴,重点提升老街的旅游休闲功能,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和文化旅游综合体。(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商务局、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二)延伸融合产业发展链条
1. 培育发展文旅融合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山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全面拓展山岳观光、考古研学、滨海度假、红色主题、核电科普等旅游产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展示平台,推动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等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推动连云区24小时图书馆、公民道德馆、文明连云展示中心、科技体验中心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2. 挖掘山海文化艺术精品。发挥区文化馆作用,鼓励和动员剪纸、书画、音乐、曲艺等艺术专家和爱好者,创作和推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游客参与度高的山海文化艺术精品,并推进山海文化艺术精品进景区、进乡村旅游点。鼓励连云老街收购闲置房屋,打造艺术馆、雕塑馆、美术馆,引进全国知名艺术高校人才专家入驻,进一步丰富连云港老街文旅业态。(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3.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自贸区建设,谋划推进“城市+旅游”“交通+旅游”“自贸区+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融合业态产品。加快推进海滨大道城市家具标准化建设及城市景观绿化提升。高标准建设自驾游、休闲度假营地,提供更加舒心、放心的开放式旅游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探索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强化与出入境旅行社合作,做好日韩旅游航线开发,利用好入境落地签政策,大力发展邮轮出入境游。培育森林康养旅游新业态,以宿城为核心,建设集生态观光、古村慢游、运动体验、养生休闲于一体的森林康养小镇,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责任单位:住建局、商务局、自贸办、文体和旅游局、宿城街道、文旅集团)
4. 发挥全域旅游带动作用。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融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山海融合、产业融合、景城融合、城乡融合。以国家全域旅游创建为龙头,用文旅融合理念加快推进景区、海滨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文旅消费集聚区、非遗研学体验基地等创建,创新举办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打造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空间。(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三)优化文旅融合产品和服务供给
1. 推进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立足大众游、高端游市场需求,加快推进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建立旅游企业、景区与演艺团体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开发滨海特色文化、渔家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统筹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园、云台山抗日石刻、前三岛等一批党性学习教育实境课堂。立足乡村旅游资源,实施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工程,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立足山海文化和资源禀赋,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打造海洋综合体、盛世水街及百年奥莱等中高端项目,培育一批类型丰富、功能完善、档次适中、特色突出的文旅核心产品。(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住建局、经发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体和旅游局、各街道、文旅集团)
2. 提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全区公共文化、旅游设施,统筹推进提档升级,加快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海滨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持续推进智慧文旅建设,大力发展在线文旅新业态,完善一部手机游连云智慧导览系统建设,实现电子门票、车票全覆盖。加大公共文化、公共旅游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力度,高标准完成街道(乡)文化中心提档升级工作,增加小剧场、书吧等文化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文体旅服务融合和均衡发展。拓展区级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打造以连岛、海上云台山游客中心等为代表的文旅融合示范点,进一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责任单位:区经发局、住建局、城管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四)数字文旅产业提升行动
1.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推进连云“数字文旅”建设,提高景区、图书馆、文化馆、老街历史博物馆等场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景区5G网络部署,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5G网络覆盖水平,“闭馆不闭网、资源汇云端”,利用5G高速网络加快推动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云展厅、云旅游等线上服务。通过AI、高清视频、AR、VR、全息影像等先进技术的融合,为文旅产业的传播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科技局、文旅集团)
2. 打造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数字文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与文旅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产业形态。鼓励支持连岛游客中心、海上云台山游客中心增加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游乐、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大数字文旅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线上文图、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沉浸式场景、文创智能制造、旅游线上资产管理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完成由传统文旅产业模式向数字文旅新业态的转变。(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五)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1. 培育新型消费形态和模式。推进向海发展战略,深度挖掘前三岛高端旅游消费资源,创新海岛生态旅游新模式,推行前三岛入岛预约机制和访客行为管理与引导机制,有序启动潜水、海钓体验项目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科普教育等特许经营活动。加快推进“海州湾之星”水上酒店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完善岸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参与感、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度高的服务内容,打造海滨旅游新业态,不断推进文体旅、科研、教育深度融合。(责任单位:林海局、生态环境局、文体和旅游局、连岛街道、前三岛乡、文旅集团)
2. 激发文旅消费动能和潜力。继续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创建工作。鼓励支持在景区、景点建设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非遗商品展示销售、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群,继续打造西连岛最美海岸线及特色海鲜美食街区和礁石湾民宿群。加大招引力度,整合省内外优质文旅产业资源,多业态驱动连岛、高公岛等商业、住宿、餐饮、娱乐、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消费,不断增强文化和旅游消费拉动经济的积极作用。支持高公岛街道黄窝村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支持西连岛打造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住建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文体和旅游局、连岛街道、高公岛街道、文旅集团)
(六)加快发展特色山海文化旅游融合产业
1. 打响海鲜美食品牌。推动海鲜餐饮“山海胜境、味道连云”工程,鼓励墟沟海鲜美食城、西连岛海鲜美食街区整体环境提档升级,突出美食体验感,引入VR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讲好渔故事,为连云港海鲜美食注入文化内涵。每年定期举办连云港海鲜美食文化节,着力打响连云港海鲜品牌。(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商务局、文体和旅游局、墟沟街道、连岛街道)
2. 打造渔港渔村情景体验区。以西连岛国家中心渔港、高公岛国家一级渔港为核心,结合“最美海岸线”建设,打造一系列观海最佳打卡点。通过西连岛建筑整体亮化美化,将西连岛打造成为海上“布达拉”,集建筑观光、创意渔业、渔捕体验、海鲜美食品尝、渔家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海洋渔文化特色民宿集聚区。积极推动羊山岛国家AAA景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住建局、商务局、连岛街道、高公岛街道)
(七)推动文旅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1. 优化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发展新格局。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文化机构参与“旅游+渔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项目建设,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鼓励连云港贝锦工艺、行者旅游文化、西游文化等一批中小文旅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鼓励和支持连云港老街、连岛、高公岛、宿城四大区域加快文化和旅游夜经济消费集聚区建设,大力促进和繁荣连云区夜游消费环境。(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财政局、住建局、林海局、连云街道、连岛街道、高公岛街道、宿城街道)
2. 强化文旅市场监管。依托旅游综合监管办公室、旅游警察中队、市场监管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进一步加大文旅市场监督管理力度。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完善旅游行业监督管理、诚信服务等。加强市场监管、交通、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拓宽文化和旅游案件受理、转办、移交渠道,实现文化和旅游投诉举报联合处置、协同、互动常态化。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动态管理制度,构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全区文化和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信用公示机制,从严管理和惩治文化和旅游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责任单位:公安分局、区法、检两院、文体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应急局,各街道)
(八)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
1. 进一步强化“江苏山海大公园”品牌形象。继续推进“连岛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海滨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山海文化、历史人文资源,进一步凝练特色和丰满形象,打造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城市家具、雕塑小品和生态游园,完善多元化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系,发挥江苏优质海岸线优势,把打造“江苏山海大公园”品牌形象摆在首要位置。以“矢志向海发展,做足海洋文章”为目标,推进中心渔港、海滨民宿、渔村客厅、山地聚落等工程,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海滨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经发局、住建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林海局、文旅集团,各街道)
2. 加大文化旅游推广力度。以“一带一路”、高铁沿线、邮轮沿线、航空沿线城市为重点,实施“区域联动、部门联合、政企联手”的营销推广模式;以旅游推广为载体,以文化交流、产业合作为重要内容,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高铁沿线、淮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旅游营销活动;加强旅游海鲜餐饮开发推介,打造连云特色的海鲜品牌,将海鲜美食街区纳入旅游线路;探索文旅融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新方式,依托文旅集团开发常态化旅游演艺,深度拓展国内和境外客源市场;以“连云港之夏”旅游节为核心,策划打造大型知名节庆、文艺、体育品牌赛事,提高连云旅游知名度。(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 文旅集团)
(九)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多规融合的工作体制机制,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连云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统筹工作机制,在创建同时,协调解决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纳入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当中,加强文化和旅游消费统计监测、信息评价和形势预判,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提供决策依据。把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到连云区文化和旅游十四五规划当中,推动十四五文旅发展提质升级。(责任单位: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经发局、统计局、文旅集团,各街道)
2. 加大投入保障。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财政、社会资本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强做大连云港之夏、铁人三项赛等重大文化体育和旅游节会赛事活动,打造地方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品牌。鼓励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利用原有村落改扩建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采取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以促进文化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国家5A级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海滨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文体和旅游局、经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住建局、海州湾文旅集团,各街道)
3. 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人才高地”。加强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分级分类培训,积极培养本土化紧缺人才。加强中高级文化旅游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选送优秀干部到高校或市外文化旅游机构深造。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文体和旅游局、文旅集团、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