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20703MB/2025-00014 | 分 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数据局 | 发文日期 | 2025-03-10 |
标 题 | 连云区数据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连云区数据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4年,区数据局全面落实《连云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转变职能,以数字化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发展
摸清数字企业现状。建立规上数字经济企业库,全区在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7家。分行业看,电子信息制造业1家、重点服务业7家、批零贸易业7家、建筑业12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云洲智能科技已停产,1—11月份营业收入为0万元;重点服务业1-11月份完成营业收入2.87亿元,去年同期2.32亿元,增长24.1%;批零贸易业1—11月份完成销售额3.17亿元,去年同期2.46亿元,增幅28.5%;建筑业1—9月份完成营业收入3.52亿元,去年同期4.75亿元,下降25.9%;强化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做好存量和新增业务纳统工作,促进移动云计算中心、电信天翼云数据中心进一步达产增效,保障拟建“海上云谷”数字化集群项目,打造集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及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于一体的数据存算服务产业园区。推进公共数据汇聚。在连云港市公共数据共享门户注册资源241类,累计汇聚资源15万余条;筛选发布首批13类公开数据于市公共数据开放网;全面摸排可授权运营的数据范围,确认我区涉及司法局、应急局等多个部门共60条数据的授权运营资格;成功打造2个“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及4个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典型应用场景。筑牢电子政务外网。着力解决“一机两用”问题,督促各用网单位推动两网分离,新增1家单位的电子政务外网接入;摸底排查乡街、区级部门视频资源4400余个。做好“综合查一次”工作。实时对平台629个场景清单进行动态调整,依托数字化平台归集检查计划709条,检查企业764家。发放《连云区“综合查一次”宣传手册》,关注《连云区“综合查一次”检查与入企服务联络员制度(试行)》平稳运行,推动连云开发区先行试点。将检查与服务相结合,应企业邀请开展4次执法前服务,助力企业经营更优化。建立企业回访情况反馈机制,已回访企业79家,尚无企业的反馈意见为有待改进。
(二)深化改革,以守正创新跑出营商环境改善加速度
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推出连云区“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一表清单,印发《连云区开民宿“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连云区海洋渔业产业链“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办理国、省定“一件事”16069件,连云区特色“民宿开办一件事”164件。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认领目录清单547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578项,检查实施清单编制完成率99.65%,监管行为数据覆盖率55.70%。简政放权工作持续推进。组织各部门上报拟申请予以赋权下放的市级行政权力事项5项;推动5个部门21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到位;认领区级行政备案事项129项,编制印发《连云区行政备案事项清单(试行)》。助企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制定并印发《进一步服务重大产业项目优化审批服务实施方案》,梳理形成连云区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流程示意图;高效服务渔港经济区项目,完成相关立项审批工作,主动对接核电部门,上门服务项目备案;梳理统计区级各部门帮代办服务事项128项,街道、村(社区)帮代办事项44项,共代办(咨询)事项3万余件;“一企来办”平台上线惠企政策99条,惠企资金总额414.7万元,拨付资金409.5万元;办理免费刻章1300套;在江苏省网上中介超市发布交易招标、中标、流标公告12条。全力助推自贸区建设。在自贸区1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依托连云区政务服务中心“自贸专窗”,累计开展自贸区赋权事项审批575件。
(三)筑牢平台,以数据赋能打造三级政务服务新篇章
网上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完成行政许可事项的认领、实施要素发布及办事指南编制;完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全覆盖;做好连云区旗舰店PC端及移动端运维,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访问量19万余次,共产生办件6万余件;依托江苏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对全区1600余项六类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实施统一管理、动态更新;新增江苏政务服务网栖霞社区、星河社区、云景社区3个服务端口,推动线上、线下同源发布、同标准办理。线下标准化建设全面升级。指导云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新大厅搬迁升级;梳理更新村(社区)公共服务和帮办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完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6个市级示范点及55个医保公共服务点验收;推动星河、云景、栖霞3个社区有序开展医保公共服务点建设;梳理已入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事项清单1585项;增配窗口“好差评”二维码,共向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汇聚主动评价20万余件,“好差评”覆盖度、评价数据与事项关联度、差评整改率均100%。搭起12345热线政群“连心桥”。区12345在线平台共受理工单33549件,其中省派工单1319件,满意率95.62%;建立区12345热线联席会议制度,修订《连云区12345在线平台绩效评估标准》(试行);区司法局和连云公安分局纳入三级平台管理;牵头建立“网约房”“室内萌宠”“租赁电动车”等新业态处办机制;赴现场核查37次,编发日报、周报共195期,办理市区领导批示235件次,编发《省派工单处置情况专刊》4期,拨测政务服务事项46条,上架知识库185条。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定《2024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建设法治连云的生动实践。
(二)加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我区法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加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结合本局主体工作内容,建立和完善高效服务机制,加强协调监督,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促使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提高依法决策能力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凡涉及到局重大决策事项的,均经由集体讨论决定。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律师作为我局法律顾问,完善以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风险防范机制,推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政务服务事项,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落实普法责任制,完善学法用法制度。严格学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全局工作人员的学法力度,集中学习《民法典》《行政复议法》《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认真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月等活动,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营造出“看得见、听得到”的法治宣传氛围。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数据建设还需加快发展。数字产业规模还需扩大,“海上云谷”项目因能耗审批问题暂未落地开工建设,缺少行业龙头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大,电子政务外网硬件配套不足,存在超负荷、超限期运行,缺乏有效安全保障,部分单位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隐患。
二是营商环境还需加速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还需加快推进,业务经办系统数据共享缺乏联动,无法完全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办理。政务服务工作还需努力提升,区政务服务中心及个别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面积较小,功能分区不明显、软硬件设施老旧。中介超市交易量较少,个别部门缺少重视。12345服务功能还需不断完善,部分工单存在超期反馈、答复不规范、问题解决不彻底等问题。
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数据先行,全面推动数字连云建设。提前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学习数据运用先进地区经验成果,推动全局干部职工全面了解数据系统业务;推动化工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促进算力、大模型资源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产业相关企业入库纳统;积极招引数字经济优质企业来区投资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支持投资企业在连云区设立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符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数字领域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推动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现全省电子政务外网的一体化运行管理,加强网络隐患排查与整改,确保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是真抓实干,加快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做好国家、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方案推广落实,力争上半年完成首批国、省定全事项线上线下协同办理;督促指导各部门安排专人对“综合查一次”平台异常情况进行监管,针对系统告警开展自查自纠;提高“互联网+监管”覆盖率,跟踪督促各部门做好监管事项检查数据填报工作;做好自贸试验区赋权承接、需求事项征集;督促各相关单位使用“一企来办”平台归集惠企政策,提高政策归集、拆解和发布工作质量;督促相关单位将符合要求的财政奖补政策及时纳入“免申即享”覆盖范围,做好连云港企业网上服务中心财政奖补“免申即享”平台数据更新。
三是提质增效,推动数字赋能政务服务。强化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信息质检;依托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做到窗口人员登录一个平台即可办理社保、医保、民政、卫健、税务等业务,实现基层一个窗口、全科服务;提高12345案件处理质效,常态化实行“接诉即办”,健全热线难题会办机制,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限期办理疑难问题,积极向上争取完善区级平台数据统计功能;构建“纵横双向”的社会治理服务多方联动运行机制,实现街道、社区及网格的互联互通,强化与区属各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合,按照搜集、联动、处置、督办流程,及早研判、及时调度、紧急联动处置,构建一舱指挥、高效处置的联动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