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66001/2025-00036 分 类 其他/其他 / 议案
发布机构 经发局 发文日期 2025-07-16
标 题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连区经复〔2025〕13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号提案《关于经略海洋、向海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时 效 有效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顾光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经略海洋、向海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连云区高度重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围绕“突出经略海洋,强化向海发展”战略指导,矢志向海图强、赓续蓝色梦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壮大沿海工业,全面提升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质效同升的发展态势。2024年,连云区海洋生产总值188.33亿元,占GDP比重达58.3%。下一步,我区将加快经略海洋、向海发展,促进我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传统渔业转型,精准促进产业融合

(一)构建现代化生态养殖体系。充分利用广阔的浅海、滩涂和渔业资源,以立体、生态、循环作为核心特色,通过减压控制近岸海水养殖,推行离岸自然生长模式,改单一品种单层养殖为多品种间作、轮作、立体养殖,改高密度养殖为合理疏养,在生态严重退化海域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定向投放水生生物苗种等措施,涵养生态、提升质量效益。

(二)推进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集生产、观光、垂钓、餐饮、娱乐、文化、科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探索海洋牧场多元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强传统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提档升级。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优化水产交易系统及物流体系服务,造就海洋文旅IP阵地,开展现代海洋牧场蓝碳渔旅示范建设。

(三)加速海洋生物产业崛起。依托“深蓝号”南极磷虾船专业远洋捕捞加工能力以及南极磷虾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南极磷虾磷虾油和蛋白肽等高值化加工产业。扶持紫菜产业二次加工产业,围绕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研发改进寿司紫菜、夹心海苔等特色产品,拓宽产品国外销路,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推进紫菜产业园电商直播平台和展示中心项目建设,借助电商平台提升本土品牌“连岛海苔”等特色海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壮大新兴海洋产业

(一)打造海洋休闲渔旅产业品牌。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渔业的休闲经营思路,把渔业开发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使渔业生产、滨海景观、海岛休闲等具有旅游潜在功能的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和深层次开发,为休闲渔旅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依托连岛、高公岛风景区与特色渔港资源,借助休闲旅游优势资源,打造"山海联动、渔旅融合"的滨海休闲度假目的地,构建"生态观光+渔港风情+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的全域旅游体系。

(二)打造海洋新型能源产业集群。紧抓“双碳”目标带来的新能源产业大发展历史性机遇,依托世界级核电基地、世界级石化基地、江苏最大海港,加强核能、光伏、风电、水电“四位一体”的多维度新能源发展体系建设,核电产业逐步强化,光伏产业配套发展,风电产业稳步推进。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田湾7、8号机组,确保分别于2026年、2027年投入商运。加快推动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海上光伏区并网使用,大力促进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遇,依托三吉利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子化学品、稀土综合产业园的上游产品优势,发展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氢能电池相关产业,持续扩大规模和市场。

(三)打造港航贸易服务产业高地。提升自贸试验区服务能级,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和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船运教育等现代港航服务业,拓展海洋技术研发等海洋服务业新兴业态。充分发挥港航贸易物流业扶持政策,继续拓展提升“点点通”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打造行业领先的一站式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对外合作,着力提升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能级,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比什凯克海外仓建成投用,中吉乌国际班列高效运营。加快上合物流园连云开发区国际活鲜保税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对接海关等部门共同争取南京关批准项目开展活鲜保税业务,打造帝王蟹等冷链物流商贸集散地。

三、提升海洋科创能级,打造科研技术高地

(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培育省海创中心自主研发能力,围绕三大核心发展方向,依托共建单位和企业优势,加快推进平台建设进度。启动绿色高效捕捞系统与网具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形成和产业转化。依托科研资源,面向连云区并辐射周边,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创新服务。

(二)强化新型产业培育。加快形成千亿级生物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石化基地与拓展区联动发展、耦合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海洋新型能源产业集群,加强核能、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发展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企业战新产品的产业化进程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型。依托“深蓝号”南极磷虾船专业远洋捕捞加工能力以及南极磷虾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南极磷虾磷虾油和蛋白肽等高值化加工产业。

(三)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省海创中心大平台作用,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合作,共同申报省“科技副总”、市“花果山英才计划”等各类人才项目,打造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四)推进科研成果落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体化运行运营管理公司,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激发创新中心活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明确业务定位和发展方向,开展多元化业务布局,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港航服务保障,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一)持续推进政企对接交流。积极开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相关工作,常态化了解行业各企业的所期所盼,形成《连云区物流降成本调研情况的报告》,针对企业反映较多的连云区港航物流业面临的临港产业薄弱、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区域间竞争越发激烈、海运集装箱航线受打压和物流行业监管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政企良性互动,健全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渠道,突出纾困服务,破解企业难题,定期对企业反馈问题、意见进行梳理,按照事项权责及时向有关部门转办,提升服务效能,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组织行业专家就物流企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推广网络货运平台存在的问题难点和相关意见建议,网络货运对传统货运行业带来的成效、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析,针对企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困难,积极与区相关单位协调。

感谢您为连云区发展建言献策。



连云区经发局

2025年7月16日

(联系人:袁堂正  联系电话:8231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