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66001/2021-00013 | 分 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意见 |
发布机构 | 经发局 | 发文日期 | 2021-05-15 |
标 题 |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5053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 ||
文 号 | 连区经发〔2021〕1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5053号建议的协办意见
市发改委:
经研究,现对周伦荣代表提出的《关于破解连云区产业发展瓶颈的建议》提出如下协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代表时参考:
近年来,我区下大力气发展产业转型工作,不断推进产业整合升级。目前,我区已发展形成了以金属材料、盐化油化为支柱产业,配套相关产业链及服务体系。2020年,金属材料、盐化油化产业应税销售收入分别为179亿元、58亿元,两大产业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区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比重达88%。在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我区产业的发展。
(一)积极打造盐化油化产业基地
完善油脂科技产业园和苯二酚产业园的建设和布局,对标行业最高标准,打造世界最大的油脂科技产业基地和苯二酚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以丰益油脂科技(连云港)产业园为核心,构建高端油脂化工循环产业链,促进绿色化工材料高端化发展。以三吉利化工为核心,以循环化理念为指导,整合、延伸现有企业产业链,打造紧密协作和闭合循环一体的苯二酚产业链。加快两大特色产业链打造,构建绿色循环的油化盐化产业集群,实现基础油化、盐化工和高端石化产业的紧密相连。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二)优化建设优特钢精品基地
优化钢铁产品结构,开工建设千万吨级精品钢产业基地,推动金属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矿石到各类金属产品立体化、绿色化、一体化生产。扶持进出口资源型加工项目,加快完善不锈钢、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配套,吸引关联产业企业落户,完成华乐热酸线生产线建设,开发不锈钢屋面板、不锈钢水管等新产品,推进研发生产马氏体不锈钢等中高端不锈钢。以钢铁产业布局调整、产能整合为契机,加快落实承接钢铁项目转移,建设“大型化、绿色化、高标准”的沿海优特钢基地。到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
(三)引导企业集群式发展
连云开发区作为工业立区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高质发展的“主力军”,按照四个“世界一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产业链项目招引力度,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促进项目招引和落地。有序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配套,推进盐化油化、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并向下游终端产品产业延伸,引进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资源整合型平台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精细化工+优特钢”生态集聚区,培育连云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强优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培育一批上市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到2025年,产业投资不少于500亿元,确保建成千亿园区。
(四)优化服务,促进产业升级
丰富产业发展业态,推进企业运用技术革新、智能化改造等现代化手段进行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本土产业,整合资源供应产业链,结合区位优势融合生产企业共同“走出去”开拓域外市场。勇于创新,鼓励支柱产业发展。华乐冷轧扩建、双菱风电等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润睿高纯油酸等5个过亿元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支持企业通过工业创意设计、工艺流程创新,生产规划、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等手段优化服务,促进产业升级。
(五)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转型技术支撑
一是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不断夯实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抓好专业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人才培训过程之中,要进一步完善当前专业职业化教育,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多个角度进行不断强化,以期专业人才更好地胜任当前岗位的需求。二是有序推动多方合作机制,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以补足转型升级中人才的缺口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打下良 好基础。
(六)加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
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突破教育、卫生事业方面的发展瓶颈,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区财政不断加大对教育和卫生的投资力度,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向上争取和自身努力相结合,迅速缩小和海州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