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66001/2025-00038 分 类 其他/其他 / 议案
发布机构 经发局 发文日期 2025-08-25
标 题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连区经复〔2025〕7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2号提案《关于做大做强连云区核电关联产业的建议》的答复
时 效 有效

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周海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连云区核电关联产业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核电关联产业作为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带动性强、涉及面宽、附加值高等特点。近年来,连云区高度重视核电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产业资源集聚和要素保障,全力加快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

一、基本情况

(一)核电关联产业加快发展

1.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总投资102亿元,2024年6月陆上升压站正式带电运行,投产发电后,预计年平均上网电量22.68亿千瓦时、产值8.9亿元、纳税约1.37亿元、节约标煤68.29万吨,建成投用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光伏示范项目。

2.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85.8亿元,规划装机4台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预计2030年底前竣工投产。项目在建期间,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可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5000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耗约9.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91万吨。

3.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系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总投资7.3亿,建设周期24个月,已于2024年6月投产供汽,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

4.江苏徐圩核能供热项目。系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的核能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258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石化基地供应6500万吨高品质工业蒸汽、满足石化基地70%的蒸汽需求,每年节约标煤1452万吨、淡水指标6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21万吨,将有效缓解高耗能产业减排脱碳压力。

5.中核武汉核电技术服务基地项目。总投资4.1亿元,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项目研发楼、调试车间等土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扫尾及设备安装工作,即将试运行,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1亿元。

(二)核电产业在全区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江苏核电作为我省重点税源企业,多次成为全市第一纳税企业。截至2023年底,田湾核电站累计安全发电超4100亿千瓦时,上缴税费超279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超9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减排效益相当于种植超过10.4万公顷绿色森林,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自2021年核电数据纳入全区统计调查范围以来,核电产业成为拉动我区GDP、税收、工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核电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众多。经初步摸排,核电站生产经营管理有关人员约11300人,主要包括:江苏核电公司工作人员2300余人(负责田湾1—6号机组生产经营)、中核苏能公司工作人员400人左右(负责田湾7—8号机组和徐圩核能供热项目生产经营)、驻连的约23家核电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近8600人(涉及核电机组维修、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等)。此外,核电站还有建设施工人员预计近3万余人,主要包括: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现场施工人员近1万人、徐圩核能供热项目开工建设后现场施工人员预计2万人左右。

二、产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是统筹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始终将核电关联产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产业”的雄心壮志,服务保障田湾核电7、8号机组、蒸汽供能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全力做好纳入省规划的1.9GW光伏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项目工作,不断扩充产业规模。重点是:扩大核能供热产业。结合核电基地热源特点,依托后续机组建设,积极利用核能供暖、工业余热供暖,以徐圩核能供热项目为抓手,持续扩大核能供热产业,为园区提供高效冷源和工业蒸汽。招引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布局核电装备产业,积极对接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促成项目落户,深入打造核特色装备研发制造与全寿期运维服务平台,提升产业规模和制造能力。探索核电海水淡化产业。核能海水淡化相比依赖于化石燃料的传统海水淡化,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更为环保;核电站具有高容量系数,可以连续产生能量,使海水淡化厂电力来源稳定可靠,更为经济。当前,徐圩石化产业基地单一水源不足,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凸显,且核电站与石化基地距离较近,可以联动徐圩新区、核电公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在石化基地布局海水淡化项目,解决石化基地用水难题。与此同时,以绿电就近高效消纳为目标,积极发展微电网、局域网,大力争取省发改委、省能源局支持上合物流园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供电园区建设。结合国家、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将核电纳入“绿电绿证”能源体系,充分加强核电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进一步破除绿电壁垒。

二是融合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核能科普基地。国际展览中心周边配套资源完善,交通便捷,人流量大,研究论证将其打造为核电科普宣教点,向公众提供旅游观光、核科学知识普及、核能教育研学等服务。开发核电特色小镇。依托核电站属地街道宿城、高公岛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零碳、生态、智慧、科技”为指导思想,打造集“社区服务、商业服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观光旅游、文化休闲、生态低碳”等功能于一体的核电特色小镇,配套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工业旅游精品路线。整合核电文旅资源,楔入全域旅游整体战略布局,以田湾核电科技馆、宿城核电小镇、高公岛光伏小镇等为重点,开发工业旅游精品路线、科技旅游休闲路线、企地融合展示路线,将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美丽乡村游深度融合,建设淮海地区著名工业旅游地。

三是规划建设核电关联产业园。立足核电规划限制区主要位于板桥工业园等现实条件,充分利用该区域土地资源,发展符合要求的核电关联产业。打造宿城核电配套服务产业园,全力做足田湾核电配套产业文章;打造高公岛海上光伏配套产业园,积极拓展物料仓储海运、施工设备租赁、电站运行维护等服务。分步盘活云山街道低效闲置用地,加快招引入驻一批契合度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成投用中核武汉核电技术服务基地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先行,更深层次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快构建高附加值、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联合核电建设管理运行的企业、院所和服务机构,组建核电关联产业联盟,构建优势互补、产业链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集群,合力促进核电产业链延伸、整合和发展,共同推动核电关联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增强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带动效应,支持重点产业化项目落地。对于符合要求的项目,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予以优先用地保障。对核电关联产业园的“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给予保障,多渠道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充分发挥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大力实施“山海英才计划”新能源专项,建立核电产业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梯队供应体系,缓解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供应短缺的难题。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深化运用“链长制”工作机制,依托核电开发、“链主”等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空白断点,精准引进一批“填空型”企业和“补充型”项目入链进群;突出招大引强、前沿高端,积极承接武汉、西安、成都等地核电上下游产业转移,全力招引一批领军型、旗舰型项目和小而美的专精特新项目,推动产业向科技研发、检验检测、运维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



连云区经发局

2025年8月25日

(联系人:武进  联系电话:1377556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