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66001/2025-00001 | 分 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报告 |
发布机构 | 经发局 | 发文日期 | 2025-01-08 |
标 题 | 连云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连云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连云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8日在连云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经济发展局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区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现代化连云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6%。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5.7:45.7:48.6。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80亿元,同比增长11%,高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预计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31%,高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3亿元,同比增长7.3%,高预期目标0.7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00万美元。
——限上批零住餐贸易额预计完成505亿元,同比增长24%,高预期目标16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5.57万元,同比增长5.2%。
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对照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年初下达的20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限上批零住餐贸易额等13项指标达到或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实际使用外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项指标市尚未反馈数据。(详见附表)
二、全区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优结构、固基础、强产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新能源、新材料、油化盐化、金属材料、海洋生物等产业稳步推进。全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50亿元,同比增长3%。传统产业筑牢发展基底,强优企业丰益产业园、华乐公司产值预计分别增长20.5%、12.7%。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中复神鹰碳纤维、凯实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新材料项目加快推进,核电7、8号机组、抽水蓄能电站、滩涂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形成集群效应。转型升级持续加速,化工园区即将获批。全区已建设9家绿色工厂,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全区单位GDP能耗强度保持下降。丰益氯碱获批省级5G工厂,润睿生物、欧亚气体等企业获评五星级上云企业,获批省级以上信息化称号企业12家,新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7家。二是服务业加快发展。规上服务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0%。上合物流园累计完成物流量7500万吨,完成物流业主营收入40亿元;中吉乌“公铁联运”货运班列累计发运900车。连云港港新开加密美西北线、中东线等集装箱航线10条,实现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669万标箱。老街“云海观日”平台项目投入使用,“日出经济”成为旅游营销新卖点。探索“文旅+夜经济”融合发展新模式,连岛景区举办沙滩音乐会等演出活动30场,在海一方公园晚风市集成为夏季夜游热门打卡地。三是特色农业硕果累累。推广条斑紫菜与牡蛎间养、牡蛎高效笼养等新技术,养殖条斑紫菜9.8万亩、贝类18万亩。加工干紫菜9.5亿张,成交额超4.1亿元,销售牡蛎7.5万吨,销售额近6亿元。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连岛渔港和高公岛渔港分别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深蓝”号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开展常态化作业,南极磷虾研发中心开工建设,虾油生产线稳定运行,蛋白肽生产线加快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万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
(二)强主体、增信心、促发展,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一是“四上”企业加快培育。加大新增“四上”企业扶持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入库纳统。全年新增“四上”企业240家,其中,工业企业8家,服务业企业50家,批零住餐企业173家,建筑业、房地产企业9家。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建立连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布《2024年连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着力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探索“12345热线+营商环境”“社情民意+营商环境”创新机制。2024年9月18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循民声听民意,打造“最美海岸线”》,专题宣传推介我区相关工作成果。三是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全力服务保障化工园区的申报,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试点的推进,绿色工业园区的创建和云山海洋科创园的打造。完善三级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成立连云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统筹中小企业服务工作。全面落实清理企业欠款各项工作要求,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深入落实“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指导企业选择适配的金融产品,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抓机遇、稳投资、促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一是对上争取不断显效。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积极组织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申报,全年共获批上级资金5.33亿元,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0.4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3.8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09亿元。积极组织重点工业企业申报国家、省级、市级工信专项奖补资金,2024年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各类项目32个,其中获批2024年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1022万元、市级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奖补资金422万元。二是有效投资稳步扩大。重点项目建设整体呈现“投资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6个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2%。持续做好立项、规划、土地、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项目手续办理,强化要素供给保障,扎实做好项目开工各项准备工作,推进项目建设落地。三是双向开放加速推进。持续强化上合物流园深化海陆联动和扩大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功能,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海外仓成功运营。乌兹别克斯坦通用汽车零配件中转分拨基地入驻园区,俄罗斯帝王蟹国际活鲜保税集散中心项目具备运行条件。搭建“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平台载体,大力招引企业入驻,完成港航贸易额超150亿元。“点点通”平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6.7亿元,打造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线下展示、线上销售为一体的数字化新零售体验中心。
(四)焕新颜、提品质、优功能,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一是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连云老街微更新稳步推进,海州湾生活广场主体封顶,海鸥广场、酒吧街及美食水岸提升改造工程进场施工。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建成口袋公园4个,实施道路绿化2处、社会绿化3处,改造及新增绿地21万平方米。二是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宝山村获评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窝村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大竹园村、夏庄社区、高公岛社区获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率达到100%。全区PM2.5浓度下降至2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5.1%。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回头看”工作,全区2个国考断面平均水质均为Ⅲ类,达到年度目标。
(五)惠民生、保稳定、增福祉,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一是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率先在全市创成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中考新海达线人数创历史最高纪录,东港中学中考综合评估在全市公办学校排名前5。东港中学和西苑中学标准化初中学校心理辅导室投入使用。全面实施“强基工程”,推行“3633”生活技能工程,提升中小学生劳动和生活能力。二是公共服务加力保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第一、第二住院综合楼通过主体验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设基层专家工作室16个、联合病房8个,覆盖全区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是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改造农村道路、背街小巷9条,新增新能源充电站8处。按照“居民合表用户电价”明码标价计收电动自行车充电电费,改造涉及27个小区、惠及4140户居民。沃壤山路下穿228国道工程具备通行条件。完成海滨大道隔离带景观照明、金海国际景观照明工程。完成供水改造782户、燃气“瓶改管”248户。开通旅游直通车6号线,旺季增开免费接驳车,提升交通便捷度。
总的来看,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仍面临挑战,预期不足问题突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存在困难。二是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仍需加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制约了海滨城区的发展。优质教育、医疗、康养、文化体育资源供给仍显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坚定信心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实现新突破。
三、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学确定主要目标、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冲刺决胜年度主题,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新实践。
(二)指标安排
202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初步安排为: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10%。
——工业投资完成169.4亿元,同比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设置上述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重点产业乘势而上。油化盐化、金属材料、港航物流、山海旅游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是新增长点蓄势待发。200万千瓦海上光伏、丰益基础油化、丰益氯乙酸、三吉利苯二酚技改、美达光伏发电等12个产业项目预计2025年新增产值22.7亿元。2024年新增四上企业240家,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和增速。三是产业培育成效显著。经过近年来持续攻坚,新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生物产业已经释放规模效应。核电7、8号机组、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抽水蓄能电站、凯实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一批投资力度大、预期效果好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重点项目投资“强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四、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聚焦年度目标任务,强化对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工业、服务业等重点指标的监测研判,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企一策”跟踪服务重点企业,精准施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力提供最优质的要素保障。二是做好政策承接争取。结合区情实际,用足用好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深入研究企业降本增效具体措施。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力度,抢抓江苏省政府专项债“自审自发”的机遇,完善36个国债项目和32个政府专项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对上争取工作,争取中央资金最大限度获批,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实物量”。三是谋划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区“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起草形成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和《纲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十五五”规划。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一是加速临港工业崛起。抢抓连云开发区化工定位获批机遇,做好盛虹石化产业链、碳纤维产业链和油化盐化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动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服务核电7、8号机组建设,力争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全容量并网,服务100万千瓦滩涂光伏手续办理,推进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园区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培育,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推动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材料项目部分生产线投产。依托凯实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开展新能源关键材料的生产、加工和研发,全力锻造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产业链条。加大力度招引和集聚制造业小微企业。二是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加速传统渔业转型。实施贝藻参类混养等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模式,推广三倍体牡蛎高效笼养、贝藻参生态健康养殖等新技术,打造20万亩贝藻参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基地。积极探索“紫菜(牡蛎)+休闲渔业”和“紫菜(牡蛎)+海洋牧场”的发展模式,推进渔旅融合,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快发展“深蓝渔业”。围绕10万吨南极磷虾资源,推动年产3000吨南极磷虾蛋白肽生产线建设,吸引更多磷虾高值化产业项目入驻。三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激活夜间文旅消费澎湃动能,培育在海一方、西连岛、连云老街、羊山岛等夜间消费区,带动在海一方周边商圈的快速发展。丰富旅游消费体验,开工建设假日酒店,在产品创新、消费创新上持续发力,开发更具山海连云特色的文创系列产品。实施海棠路、国展路花街花巷景观改造,打造主题式打卡点,开展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共同塑造“浪漫连云”品牌形象。
(三)夯实项目建设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力推进2025年5个省重大项目,40个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产业投资168.9亿元。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总要求,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准保障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关键性要素需求,不断提高开工、投产、升规入库的转化率,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达效。二是聚焦项目谋划储备。积极做好项目储备、服务保障工作,加大产业链项目招引力度,加快推进形成更完备产业链。强化重点项目指导服务,分领域建立项目储备库,助力重大项目接续实施,为稳投资、补短板、增后劲夯实基础。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丰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应用场景,建立健全高效率审批体系。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和发展信心。
(四)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推动现代化海滨城区建设。一是彰显海滨特色风貌。大力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渔港路延伸段竣工通车。更换羊山岛景区1650米栈道护栏,保障游客安全。修缮连云老街民俗工艺馆建筑等4个展馆及老街云台路16号、28号建筑,提升老街片区历史韵味和文化价值。二是完善城市宜居功能。实施连云新城商务中心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期,海州湾生活广场项目实现开业运营。建成胜利湖公园。维修加固云港路烧香河大桥,改造修复上合物流园金港路、人和路,全力保障交通安全。新增物业管理小区3个,更新老旧电梯50部以上,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全覆盖”工作。三是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实施臭氧与PM2.5污染的协同治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程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持续开展河道清淤整治,完成海头湾路片区雨污分流工作,污水收集处理率达70%以上,确保污水排放达标。
(五)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一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用东港中学新城校区,一体推进教育小班化、特色化发展。推进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教师培养评价机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课后服务质量,倾力打造教育质量新高地。实施学校普通教室77间、专用教室40间灯光标准化改造,实现全学段教室灯光标准化改造全覆盖。二是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基层卫生中心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内装,力争2025年投入使用。改扩建宿城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提供专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完成省运会沙滩排球场建设,新增健身路径及体育设施10套以上,满足居民健身需求。高质量办好第三届连岛音乐节、铁人三项赛等大型演出赛事。改造区文化馆放映厅、连云老街人民影剧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新开辟公交线路,加密公交班次,优化租赁电动自行车管理服务,优化居民出行服务。推进“一老一小一困”关爱服务,为100户老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开展无水小区和高层公共建筑的消防水系统维修改造工作。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信用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担当作为,团结奉献,出实招,求实效,奋力谱写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