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25816-8/2015-00088 分 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决议
发布机构 连云区经发局 发文日期 2015-02-13
标 题 连云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连云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区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二)

连云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1月13日在连云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区委3456总体要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形势下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96亿元,增长10.2%,低计划目标0.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增长37.5%,完成年计划的100.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亿元,完成年调整计划的103.1%。

--实际利用外资9550万美元,增长10%,完成年计划的112.4%。

--引进市外内联资金76.6亿元,增长17.3%,完成年计划的109.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120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798元,增长13.3%。

回顾2014年工作,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一是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业产值1亿元,渔业产值9.5亿元。养殖海参等海珍品2.6万亩,推广翻板紫菜养殖1000亩,紫菜养殖总面积达11万亩。总投资2.4亿元的连岛中心渔港可研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高公岛一级渔港完成码头主体工程。加快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出口集聚区

的建设步伐,通过现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渠道网络,开展出口产品加工分装业务,放大农业出口加工区的优势。目前,全区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产品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二是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新增长点项目贡献不断增强,益海盐化、利海化工等新增长点项目新增产值6亿元,拉动规模工业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深入开展千企技改,百企翻番活动,全年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2个,完成技改投入15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获批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企业3家,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8个、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4个,共申请专利751件,授权专利469件。

三是服务业提档升级。旅游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海滨观光旅游、海上云台山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海鲜美食旅游四大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7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3亿元。海上云台山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连岛5A级景区和连云港老街4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商贸经济稳定发展,西墅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封顶,大润发、嘉瑞宝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运营良好。加强集聚区平台建设,重点培育海滨风情特色美食集聚区等一批高质量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效能。

(二)打造海滨宜居城区,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显著提档。按照全面完善功能,全力提升品位,全力打造精品的原则,重点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港路、平山北路改造完成,连岛东环岛路、北疏港高速公路等项目快速推进。二是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启动老城区雨污水整治工程,铺设中华路、栖霞路等主次干道污水管网,宿城污水处理站土建工程结束,平山北路污水提升泵站完成设备安装。三是绿化工程不断提升。实施公园广场、道路绿化、社会绿化、景区绿化等四大类21项绿化建设工程,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6.3%。四是市容质量有效提升。完成海滨大道沿线、嘉瑞宝、大润发等载体及周边整治出新任务,共刷新、清洗楼体立面18.9万平方米,对东园路、西小山路等道路开展专项整治,城市容貌得到进一步美化。

(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发展机遇,围绕机械装备制造、城市综合体、休闲度假旅游等产业,以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为主,高密度开展招商活动,深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分队招商和节会招商。成功举办连云区·广东潮商会合作交流恳谈会、 连云区中小企业园特色产业招商月,组织参加连云港之夏、连博会等招商活动,圆满完成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招展工作。全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3个,总投资108亿元,数控装备、连岛游乐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中哈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已正式启用。全年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90.3%,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园区环保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板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园区9家重点企业完成污水一企一管工程,实现污水分类收集全覆盖,金桥氯碱、金桥古淮制盐、利海化工、三吉利化工4家企业实现集中供热。 二是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积极推进院前大沟、北排淡河等河流整治,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青奥会环境质量管控及夏秋两季秸秆综禁,启动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三是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组织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全面排查企业污染排放及环境管理情况。

(五)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是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着力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全年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46场,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3%。二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提高至每人每月450元,

农村低保提高至每人每月325元,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通过一折通 发放低保金、重残人员生活救助金等33项惠民补贴资金1335万元。三是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板桥小学综合楼主体封顶,连岛小学异地重建工程主体竣工,完成了2.2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1类43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序时推进,基本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科教文化创业中心试运行,新建图书馆、文化馆按国家一级馆标准配套。四是居民生活环境有效改善。改造东南山路、胡棠路等30条便民道路、背街小巷,新装路灯200盏;建成棠梨、西墅花园2个菜市场;板桥、高公岛街道获得省级生态街道命名,留云岭、夏庄等4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平安创建、防震减灾、食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谐社会扎实构建。

二、2015年计划初步安排

2014年,全国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预计2015年,随着国家多项经济提振政策的实施,经济下行的趋势将有所减缓,但是从根本上企稳回升的压力依然较大。

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区明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压力。但结合连云区的情况深入分析,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我们同样具有经济快速发展所具备的良好机遇。除了国家四大战略机遇在连云港的多重叠加外,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先行区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设立等新一轮发展机遇中,市委、市政府聚焦东部,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连云区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2015年全区有31个重大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名单,数控装备等一批重点项目将在2015年初开工建设,三吉利香兰素、氯碱制氢等技术改造项目将形成新的产能,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将对全区经济发展产生持续增长动力。同时,益海盐化、华乐合金等项目生产正常,三吉利化工等企业建成达产,都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济总量。随着嘉瑞宝、大润发等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连岛、海上云台山等景区提档升级,连云新城一批服务配套设施陆续投入使用,全区商贸旅游经济前景广阔。随着港口功能的不断完善及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区的外贸出口在2014年实现倍增的基础上将有新的提升。

综上分析,201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初步安排为: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12%。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13%。

4、实际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增长21%。

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880元、21060元,分别增长11%、12%。

三、2015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先行区建设的突破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之年。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围绕3456发展战略,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先行区的发展定位,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强化运行监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把产业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新上一批投资体量大、经济效益好的工业项目,重点推进数控装备、精密铸锻、益海二聚酸等工业项目建设,扶持三吉利香兰素、氯碱制氢等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和新产品推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走上效益型、集约型发展道路,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利海等重点企业创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积极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是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深度整合连岛、海上云台山、连云新城和连云港老街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海滨旅游品牌,全面推进连岛游乐园、海鲜美食街、法起文化园、枫树湾入口改

造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哈物流基地二期等项目的跟踪服务,推动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做大物流产业板块总量。

(二)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跟踪责任制度,加强项目督查、督办的力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依法、高效审批,推动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一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列入市级重点的31个项目为主抓手,集中力量推动数控装备、精密铸锻、益海二聚酸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帮办服务,尽快办理前期手续,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抽水蓄能电站、丽港钪产业等重点推进项目,加大跟进服务力度,促进项目早日落户;加快推动连岛中心渔港、高公岛一级渔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重抓招商引资。打破常规,拓宽招商思路,围绕装备制造、盐化油化、金属材料、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围绕连云新城建设,加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招引;深化与港口、海关的互联互通,将跨境电子商务与港口物流相结合,招引一批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全力以赴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争取工作。

(三)突出创新管理,推动目标考核迈上新台阶。一是创新完善区级目标考核体系。以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创新和完善奖惩激励体系,创新目标设置、分值分配、计分方式、奖惩措施、推进模式、管理网络体系等,增强目标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和奋斗目标,做好跟踪服务,加强督查、加强考核,力求做到考准、考严、考实、考出干劲。二是加强市级目标考核。做好市级目标任务分解,真正做到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攻坚难点、明确措施办法、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员,将各项目标细化、量化到具体责任单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强化目标动态监测,对重点目标做好重点监控,逐个分析、逐项比对,确保全年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四)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快港产城联动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乡环境,彰显海滨特色。一是完善城区交通体系。全力推进海滨大道跨陇海铁路桥、海滨大道跨海大桥、零公里疏港通道等路桥建设,完成云门路、板宿路改造。二是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实施云山中小企业园、中山东路南侧B1B2等地块旧城改造任务,年内完成房屋征收10万平方米。三是抓好生态资源综合整治。按照生态连云建设的新要求,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持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推动连岛、高公岛2号等污水处理站建设;实施石门涧、李庵涧等涧沟综合整治;加固整治东哨、镇海寺塘坝;实施大港路、平山北路等绿化提升工程。四是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细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目标,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快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构建和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五)着力完善体系,推动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全力以赴兴办惠民工程,2015年重点实施十大类50件惠民实事,让全区老百姓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是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新建云山片区小学,加固和重建校舍4000多平方米,扩大幼儿保教公办资源,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落实就业政策,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三是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并实施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人员100%实施救助,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全区覆盖率,让全区老年人享受到更好的居家养老服务。四是努力让群众拥有更舒适的环境。改造瑞和路、中华路段等背街小巷及便民道路30条,安装路灯300盏;做好刘沟小区等地段地质灾害整治,实施栖霞路步行街、小北街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宿城自来水提档改善工程,解决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完善区文体中心功能。健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巩固平安连云创建成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让全区百姓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