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赋能 加快集聚港航贸易物流企业
- 时间:2023-11-07 14:41 来源:连云港日报 阅读次数:
镍矿、铬矿、锰矿、不锈钢……11月初,走进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连云区块,江苏汇鸿供应链(连云港)有限公司正在与国内行业龙头工厂对接,将这些从澳大利亚、菲律宾、南非、新喀里多尼亚等地海运来的国内稀缺大宗资源进口销售到全国各地。
“全域自贸、全员自贸”,这是连云区把握江苏自贸区新机遇的发展总思路。今年以来,连云区自贸试验区块以深层次“首创”成果为引领,加快集聚港航贸易物流企业,持续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落实投融资汇兑便利化措施,稳步推进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年内总金额将突破5亿元。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今年截至目前共形成创新案例9项。其中申报的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高效运营举措已被市级列入全市推广备选案例并将向省级申报。
风起云涌,改革创新正当时。围绕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要求,连云区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迈向“深水区”,打造具有连云特色的先进自贸产业带。
先行先试 播种自贸区“试验田”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时间回溯到2020年5月18日。这一天,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首个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在自贸区连云区块启动。这也标志着以阳光国际A、B门面房共6000平方米为前店的跨境电商“前店后场”运营格局初步形成。
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规划面积20.27平方公里(含连云港综合保税区2.44平方公里),涵盖以城市配套服务为主的城区组团,以港口海运、铁路运输和高端物流为主体的港区组团,以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为主体的上合物流园组团,为7大产业承载地块提供强有力的配套延伸服务。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连云区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连云区块招商引资政策,明确产业规划布局,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健康医养、金融服务、休闲旅游、商务配套、大数据及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一区七块三组团的“173”全域自贸体系,先后实现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的创新举措,一大批港航服务类企业集聚连云。
4年来,连云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统筹推进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等各项工作。自贸试验区形成改革创新成果66项,其中二手集装箱规范化交易、非诉讼纠纷化解管家服务、低风险类金融企业准入新模式和“互联网+”海洋生态修复劳务代偿检察公益诉讼新模式4项创新实践案例获得省级推广。
优化服务 壮大跨境电商产业
在2020年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港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量快速增长,连云区也不断加大跨境电商设施投入,形成“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线下园区+大数据平台共享+跨境商品展示交易+孵化运营”的跨境电商五维生态体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入驻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连云区完善“点点通”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推动全市跨境电商产业协同发展。“点点通”跨境公服是全省首家接入海关总署系统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于2016年底上线,面向全市跨境商品进出口企业提供免费服务。目前已建成“两平台”“六体系”“四板块”的跨境电商生态系统。“该平台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维合一。通过信息比对、实时监控,数字资源得以链接转换,通关系统全程电子化保障所有数据可控、可视、可追溯。截至目前,“点点通”平台累计孵化入驻企业193家,累计交易额突破1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6.4%,跻身全省前五名。今年1至9月,平台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3.6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进口2266万元,出口3.37亿元。
此外,通过建设集跨境电商运营与孵化于一体的孵化基地,整合连云区及周边区域优质特色产品,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开设海外和国内进口线上店铺,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将跨境电商业务投放到连云区,实现区域跨境电商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
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天马跨境电商产业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该项目分一期、二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82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设跨境体验馆4栋3层,二期建设跨境产业大厦2栋12层。
这只是连云区自贸试验区壮大跨境电商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中亿保税跨境购项目化妆品开始进场,该项目探索打造“跨境保税购+文创体验+旅游引流”的新型业态。易翔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入选市级基地,为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港产城融合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连云区充分发挥“区块+”效应,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港口、产业、城市在良性交互中获得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
主动服务国家、省市开放战略,高标准推进建设自贸试验区连云区块,在这片热土上,一批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和产业应运而生。截至2023年10月,自贸试验区在业企业总计5487家。其中港航物流贸易及相关企业1976家,占比36.01%,同比增长6.66%;科技企业724家,占比13.19%,同比增长0.91%。
为了更好地服务在业企业,连云区选址建设2万余平方米的港航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港航数字商务服务平台,推出招商、财税等多项服务。走进港航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目前已经完成二层装修工作,具备为港航贸易企业现场办理业务及咨询条件。近年来,连云区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全力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做出保障。
发挥《关于推动港航贸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激励作用,目前完成港航相关贸易企业销售收入近80亿元。“一站式”港航数字商务服务平台8月末上线试运行,目前已有超100家第三方服务企业入驻平台。入驻企业行业分类前三位分别为贸易相关服务、供应链服务、财税服务,共为企业匹配需求服务260余人次,服务完结率100%。
为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资金支持,连云区设立“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开展“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公司+企业”五方联动创新支持企业发展新模式。推进汇鸿、海发、云港等区内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极拓展服务品类、服务模式。
探索新机制引入活水。连云区自贸办出台《关于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连云区块油品贸易类企业准入暂行办法(试行)》。据了解,此前油品贸易类企业注册程序多、取证时间长,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暂行办法出台后,对在连云区块内注册的批发无仓储无运输业务油品贸易类企业实行容缺办理。通过统一扎口管理,确保油品贸易企业规范经营、风险可控,做到“接得住、管得好”。
持续推进油品贸易全产业链开放。与区税务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工作专班联系机制,共同对区内油品贸易企业进行监管并提供相关政务服务,形成涵盖招商平台企业、税务师事务所及相关服务企业的良性生态圈。目前,已聚集油品贸易企业90余家,其中完成办理危化证70余家,并由多家税务师事务所提供合规服务。今年以来,油品贸易额已突破35亿元,预计到年末可实现贸易额超40亿元。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温度和群众满意度,助力打造公正透明法治化营商环境,连云区拟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协商议事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切实将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行政执法效能,推动打造宽严相济、法理相融、群众信服的执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