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4258248/2024-00137 | 分 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纪要 |
发布机构 |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4-08-12 |
标 题 | 区十六届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2024年7月29日下午,区长郭鹏在区行政中心B103会议室主持召开区十六届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 | ||
时 效 | 有效 |
区十六届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
- 时间:2024-09-05 16:32:26 来源:连云区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2024年7月29日下午,区长郭鹏在区行政中心B103会议室主持召开区十六届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学习《江苏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实施意见》,听取1—6月份全区生态环境情况汇报、1—6月份全区信访工作情况汇报、2023—2024学年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连云开发区管委会收回部分低效土地情况汇报,审议《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方案》《连云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化工和危化品安全、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连云区餐饮油烟监管职责分工方案》。现将会议议定事项纪要如下:
一、关于《江苏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实施意见》
会议学习了《江苏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实施意见》。会议指出,《实施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单位、各部门要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集中更多财政财力资源加快弥补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民生短板。
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精准把脉过紧日子之“难”,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压缩非必要性支出,结合全区实际,科学制定过紧日子之“策”。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完善制度体系,统筹盘活资金预算,推动过紧日子在机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转化于行、固化于制。要调整和稳定党政机关自身以及社会主体、市场主体的预期,消除经费压了还能压、减了还能减、体量不见底等误解、偏见和负面评价。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把具体要求融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全过程,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形成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浓厚氛围。
二、关于1—6月份全区生态环境情况
会议听取了连云生态环境局关于1—6月份全区生态环境情况。会议指出,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环境。
会议强调,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要紧抓国控点周边的工地扬尘管控,加强道路的深度保洁;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要紧盯国省考断面、入海河流总氮的达标情况,加快推进入海排口相关整治工程,提升城镇污水收集率。各单位、各部门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做到精准分析、精细溯源、精致管理,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从今年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全国28个典型案例来看,重点为大气污染防治不力、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违规堆存(倾倒)、破坏自然(森林、海洋、湖泊)生态环境等问题。要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为切入点,认真对照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全面排查整治同类问题。各属地街道要加强水质巡查,严格管理辖区支流闸坝,各涉海乡街要加强美丽海湾建设“净滩清漂”工作,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会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因地制宜制定整改方案,对重点问题、重复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升本质治污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严控环境风险,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局面。要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做好工作稽查、长效考核、信息公开和精准追责,推动问题排查整治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三、关于1—6月份全区信访工作情况
会议听取了区信访局关于1—6月份全区信访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信访工作既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也是群众反映合理诉求的桥梁。各单位、各部门要坚决扛牢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时刻把稳定大局放在心上、把重要责任扛在肩上,扎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尽全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认真总结信访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切实提升解决信访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职能定位,厘清职责边界,依法履职尽责,坚决杜绝缺位、越位和错位等情况发生。要加强多方联动,整合各方力量,强化责任追究,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责任分明的工作体系。要积极教育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多种渠道解决问题,营造依法办事的良好环境。
会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持续深化源头管理,建立健全信访排查调处机制,把信访工作重心转移到事前防范上来。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将问题处置与疏导教育深度融合,把信访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要立足抓大抓小,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重点排查赴京进省非正常上访、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加强稳控预警,坚决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四、关于2023—2024学年教育工作情况
会议听取了区教育局关于2023—2024学年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过去一学年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持续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教育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明显成效。
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教育强区的重要意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会议要求,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细化教育教学管理举措,抓实抓牢每一个环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各单位、各部门要把支持保障教育发展当作分内职责,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在项目实施、经费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尽量向教育倾斜。要强化安全管理举措,督促运营单位健全完善校车管理制度,加强校车驾驶人员、校车负责人的安全教育,严禁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为全区学校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五、关于《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方案》《连云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化工和危化品安全、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会议原则同意《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分工方案》《连云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化工和危化品安全、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由区应急管理局、连云消防救援大队、区住建局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印发执行。会议指出,此次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新兴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有效解决了辖区内新行业、新领域存在的监管空白、监管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高标准做好全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落实好各自负责领域的安全生产职责,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等现象发生,齐心协力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聚焦重点关键,突出实绩实效,细化任务清单,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会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从严从实加强监管治理,坚决守好安全生产底线红线。要防范化解储存环节和化工经营企业安全风险,严格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切实提升化工和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水平。要围绕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等各环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狠抓重点运输企业和车辆安全管理,从严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筑牢道路交通安全管控防线。要对自建房屋开展全面排查,以最有力举措抓好安全专项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要紧盯燃气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扎实推动燃气泄漏保护装置安装使用20条措施,加快推进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严厉打击“黑气”市场,全面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六、关于《连云区餐饮油烟监管职责分工方案》
会议原则同意《连云区餐饮油烟监管职责分工方案》,由连云生态环境局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印发执行。会议指出,餐饮油烟污染已成为居民高度关注的民生突出问题,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方案》的实施为全区餐饮业油烟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会议强调,各单位、各部门、各街道要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凝聚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合力,严厉打击餐饮油烟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开展油烟污染综合治理,高效处置餐饮油烟信访问题。
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厘清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环境问题。要持续优化商户油烟净化措施,坚持常态巡查、专项整治、长效治理,扎实做好餐饮油烟监督。要严把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准入关口,重点关注商住综合楼的餐饮服务单位,从源头上解决好油烟扰民问题。要加快推动餐饮集聚区绿岛试点工作,不断完善餐饮油烟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各街道、连云开发区要做好辖区范围内餐饮油烟治理工作,会同各相关部门做好投诉和矛盾纠纷处置、现场核查等工作。
七、关于连云开发区管委会收回部分低效土地情况
会议原则同意由连云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园区范围内的低效闲置用地的处理。会议指出,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是支撑发展的关键,要积极加强闲置土地的相关政策研究,促进低效闲置地块焕发新生机、产生新效益。会议要求,连云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强政策研究,针对运行生产停滞或税收贡献低效的已开发土地进行商谈、研究和评估,准确把握长时间未开发土地的有偿、无偿回收政策,做到精准施策、因企施策、分类处置、有序推进,进一步盘活闲置厂房、闲置用地及低效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