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4258248/2023-00101 | 分 类 | 民政、扶贫、救灾/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3-06-14 |
标 题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区政办发〔2023〕41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各功能板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连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 ||
时 效 | 有效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时间:2023-07-05 16:29:44 来源: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各功能板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连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4日
连云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系列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全区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连云港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全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连云区地质灾害主要分突发性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截至2023年5月,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17处(见附表),广泛分布在全区8个街道,威胁人口170余人,潜在经济损失约4000余万元。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面沉降灾害。
(一)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墟沟、海州湾、连岛、宿城、高公岛、连云、云山、板桥8个街道。截至2023年5月,全区共发现滑坡、崩塌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其中,墟沟街道2处,海州湾街道1处,连岛街道2处,宿城街道4处,高公岛街道3处,连云街道2处,云山街道2处,板桥街道1处。
(二)地面沉降。随着沿海港口及经济区的持续开发,工程性沉降在连云新城、连岛景区游客中心、连云港港口周边表现较为明显,年平均沉降速率均超过30毫米/年。
二、2023年地质灾害发育趋势和重点防范区域
(一)趋势分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2023年汛期全区降雨量在530~600毫米,与常年同期(520.6毫米)相比正常略多,降水分布不均,局部地区有降水偏多的可能。结合多年来我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历史、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工程建设活动影响和降水趋势预测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我区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总体趋势与常年持平。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为主,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频发时段,防灾形势依然严峻。
(二)重点防范时段。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是主汛期(6月至9月)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各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关注重点防范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毫米,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更应重点防范。
(三)防治重点。宿城街道留云岭村隐患点、大竹园村隐患点、高公岛街道黄窝一、二组和海滨大道(黄窝—高公岛段)隐患点、连云街道中山路云台山隧道北出口两侧及磨刀塘段和陶庵社区庞沟桥环山路隐患点、连岛街道西连岛安置小区东和环岛路南大嘴段隐患点及沿线隐患、墟沟街道西园社区强华小区隐患点、云山街道永晋大酒店东北侧和黄崖采石场东端刘玉洋住宅东北侧隐患点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隐患点。
三、防治总体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隐患识别、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防御响应、基层防灾能力建设等工作,建立“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四、防治重点工作
(一)切实做好地质灾害“三查”工作
以街道(乡)为单元,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住建、水利、交通、教育、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组织本行业的“三查”工作。对汛前排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制定发放“两卡一案”,落实防灾责任和防范措施,确保群测群防全覆盖,并按照《江苏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认定与核销管理暂行办法》做好隐患点的认定和入库,发现隐患点变化和新发现隐患点时,要及时查明现状与变化趋势,纳入防控体系。
(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社区)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加大对基层防灾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基层防灾能力。要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好技术支撑单位作用,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完善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和预警发布、响应机制,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提高预警预报精度与成效。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承担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工作。
(三)加大综合治理和搬迁力度
各街道(乡)要按照《江苏省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综合治理工程,积极推进西园社区强华小区、西连岛安置小区、庞沟桥等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争取年内完成2个,开工1个,有效削减隐患存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的监管,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要强化动态跟踪监督,确保防治工程长期有效。努力推进移民搬迁,已实施移民搬迁的,旧房必须全部拆除,坚决防止人员回流。
(四)加强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防管理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严格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工程建设单位切实担负起防灾主体责任。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合理确定工程项目选址布局,切实避开危险区域,严防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三同时”制度,提高源头防范地质灾害的能力。
(五)强化汛期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全面加强主汛期、台风、强降雨等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认真落实汛期“三查”,安排专业技术队伍加大加密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巡查排查力度,努力实现从隐患点静态管理到风险区动态防控的转变。强化群测群防体系有效运行,确保险情早发现、不遗漏、控得住,确保每个隐患点和风险区都有人监测、有人巡查、有人预警,发生险(灾)情能够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严格落实险(灾)情速报等制度。
(六)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应急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物资到位。如遇重大灾情险情,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处置。要严格执行群众避险转移制度,遇有紧急情况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加强人员的管控,严防擅自回流。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全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做好基本生活保障。自然资源部门要根据部门防灾职责和应急预案要求,详细制定部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方案并严格执行,健全部门应急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接到地质灾害险(灾)情报告后,应组织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查清灾害成因,研判灾情趋势,合理划定危险区,做好应急处置技术支撑。
(七)深入开展基层人员培训演练和科普宣传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团队的力量,针对各级防灾责任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监测员、受威胁群众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治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基层防灾能力。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土地日等契机,发动社会各级力量共同参与,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开展多层次的防灾减灾宣传。各级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专家要下沉一线,深入基层,以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要注重对新上任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有关责任人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明确职责边界,熟悉业务知识。要通过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识灾辨灾水平和避灾能力,通过应急演练让群众熟悉避险转移路线,检验安置场所和物资保障,准备确保遇有紧急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转移、自救和互救,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全局性安全生产和减灾工作统筹起来,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
(二)严格责任分工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工作的通知》以及《连云港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等有关要求,精心部署谋划,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住建、交通、水利、教育、文化旅游、地震等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实现“防”和“救”全链条无缝对接,扎实做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职责,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共同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加大经费保障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其他重要工作的协同和融合,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排查巡查、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灾、培训宣传等工作,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监测、预警、应急、救灾装备和物资,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能力。
(四)强化制度落实
各街道(乡)和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年度群测群防、“三查”、险灾情速报、隐患点认定与核销、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工作。严格遵守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落实好“防”和“救”的分工与协调配合机制。汛期严格遵守应急值守、专家驻守、“零报告”等制度,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要严格考核问责,不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检查,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领导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2023年度连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汇总表
序号 | 编号 | 坐标 | 详细位置 | 灾害 类型 |
危险性 等级 |
威胁 | 威胁 | 监测人 | 乡(镇)防灾责任人 | 县(区)防灾责任人 | 备注 | |||
人数 | 财产 | |||||||||||||
经度 | 纬度 | (人) | (万元) | 姓名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
1 | 320703020008 | 119°26′40.5″ | 34°46′8.9″ | 连云区连岛街道西连岛安置小区东侧 | 崩塌 | 大 | 50 | 1000 | 谭广军 | 刘瑞 | 委员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2 | 320703010004 | 119°28′51.4″ | 34°44′58.9″ | 连云区连岛街道环岛路南大嘴段 | 崩塌 | 中等 | 8 | 200 | 苏正军 | 刘瑞 | 委员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3 | 320703010002 | 119°21′10.7″ | 34°45′0.1″ | 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刘沟小区西北侧 | 滑坡 | 中等 | 9 | 300 | 程琪 | 吴安生 | 武装部长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4 | 320703020014 | 119°20′52.0″ | 34°43′50.7″ | 连云区墟沟街道西小山金源金凤凰城三期北侧边坡 | 崩塌 | 小 | 5 | 50 | 潘冬梅 | 相雷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一般隐患点 |
5 | 320703020016 | 119°21′0.0″ | 34°44′0.2″ | 连云区墟沟街道西小山路15号西园社区强华小区 | 崩塌 | 中等 | 5 | 100 | 孙白雪 | 相雷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6 | 320703020009 | 119°26′53.2″ | 34°44′0.8″ | 连云区连云街道中山路云台山隧道北出口西侧100米处、150米处、200米处 | 崩塌 | 中等 | 9 | 500 | 席凤玲 | 王林 | 武装部长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7 | 320703020015 | 119°24′43.1″ | 34°44′2.6″ | 连云区连云街道陶庵社区庞沟桥环山路 | 崩塌 | 中等 | 5 | 100 | 龚炳成 | 王林 | 武装部长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8 | 320703020010 | 119°28′10.3″ | 34°43′11.2″ | 连云区高公岛街 道黄窝村一、二 组内 | 崩塌 | 中等 | 8 | 100 | 张立扬 | 程广建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9 | 320703010005 | 119°28′10.3″ | 34°43′4.2″ | 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三组范围内 | 滑坡 | 小 | 6 | 100 | 张强 | 程广建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一般隐患点 |
10 | 320703010006 | 119°24′16.3″ | 34°42′17.2″ | 连云区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西 | 滑坡 | 中等 | 12 | 100 | 刘广龙 | 林剑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11 | 320703020011 | 119°26′41.2″ | 34°42′5.4″ | 连云区 宿城街道东崖屋村船山景区北侧 | 崩塌 | 小 | 7 | 24 | 夏正义 | 林剑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一般隐患点 |
12 | 320703020012 | 119°26′14.3″ | 34°40′57.0″ | 连云区 宿城街道高庄村南山湾组西南侧 | 崩塌 | 小 | 9 | 100 | 杨浩 | 林剑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一般隐患点 |
13 | 320703020013 | 119°25′51.7″ | 34°42′38.2″ | 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西北 | 崩塌 | 中等 | 2 | 50 | 张秀忠 | 林剑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14 | 320703010007 | 119°24′47″ | ″34°39′20″ | 连云区板桥街道利民小区北西侧山坡 | 滑坡 | 中等 | 9 | 100 | 张志刚 | 陈鑫 | 宣传委员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15 | 320703020017 | 119°28′46.1″ | 34°42′28.9″ | 连云区高公岛街道海滨大道黄窝—高公岛段 | 崩塌 | 中等 | 5 | 100 | 惠志华 | 程广建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16 | 320703020018 | 119°21′2.5″ | 34°43′13.2″ | 连云区云山街道永晋大酒店东北侧、体育馆东侧 | 崩塌 | 大 | 20 | 1000 | 杨思嘉 | 赵洪强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
17 | 320703020019 | 119°24′43.1″ | 34°41′25.6″ | 连云区云山街道黄崖采石场东端刘广洋住宅东北侧 | 崩塌 | 中等 | 3 | 150 | 徐新君 | 赵洪强 | 副主任 | 吴洋 | 常务副区长 | 重要隐患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