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连云区> 应急预案
索 引 号 14258248/2018-00068 分 类 其他/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市信息中心 发文日期 2018-07-05
标 题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文 号 连区政办发〔2018〕79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各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连云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时 效 有效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时间:2018-07-05 00:00:00 来源:市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单位:

《连云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75

连云区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8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江苏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连云港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减灾防灾救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为核心,强化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为推进我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街道办事处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运用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谁引发、谁治理,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防灾责任单位,切实落实防范治理责任。

(三)工作目标。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精度进一步调高,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全面监控;积极开展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灾情、险情得到及时监控和有效处置;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直接威胁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期治理;应急处置能力和基层防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全区地质灾害现状

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其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强降雨、不合理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滑坡、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危害严重,主要分布在我区墟沟、海州湾、连云、连岛、板桥、云山、宿城、高公岛8个街道,分布范围较广;在时间上,滑坡、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9月的雨季。截至20185月,全区共发现滑坡、崩塌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其中,墟沟街道2处,海州湾街道3处,连云街道2处,连岛街道2处,板桥街道1处,云山街道1处,宿城街道4处,高公岛街道3处,直接受威胁人口230余人,直接受威胁财产5000余万元。

三、2018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

墟沟街道隐患点2处。平山西小山(南坡面)金源金凤凰城三期北侧边坡隐患点,部分坡面分布有危石,对金源金凤凰小区居民楼及过往车辆行人安全具有威胁,目前治理已基本完成。西小山路15号西园社区强华小区隐患点,此处为岩质斜坡,危岩主要位于坡顶和坡中部,且部分已发生崩落,威胁小区居民楼及过往人员安全。

海州湾街道隐患点3处。营山社区刘沟小区东西两侧隐患点,该段原为采石宕口,北侧坡面较缓,一般35°-40°,为顺层坡,但坡顶有危石、浮石;东侧坡面坡度50°-80°,为斜交坡面,对山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西墅安置小区北侧隐患点,山体人工采石形成的陡坡,为斜交坡,存在危岩、浮石,目前正在治理中。

连云街道隐患点2处。云台山隧道北出口两侧及磨刀塘段隐患点,主要为修路形成的陡坡,斜交坡。都曾发生过坍塌现象,危及路上行人与车辆安全。连云街道陶庵社区庞沟桥环山路隐患点,有几处危岩体悬于环山公路坡顶,最大块度10米见方,2017年坡体进行了局部治理,但仍有局部危岩石危威胁到山下居民及过往行人车辆安全。

连岛街道隐患点2处。连岛环岛公路南大嘴段隐患点,该段为修路形成的不稳定陡坡,顺向坡,全长约150米,坡高3-10m,存在危石、浮石,坡面可见光滑的顺层滑动面,威胁坡脚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西连岛安置小区隐患点,小区东侧山体坡度较陡,人工切坡形成,存在危石、浮石,威胁坡脚小区居民楼及过往行人安全。

板桥街道隐患点1处。板桥街道利民小区北西侧山坡隐患点,山坡主要由土体组成,含较多碎石和块石,斜坡坡体上水土流失严重,有多处溶蚀沟和溶蚀漏斗。如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坡体长期受到雨水浸润、冲刷,在重力作用下土体沿基岩面可能发生整体滑动,坡体上大块石可能顺坡滚下,威胁坡下板桥街道利民小区部分居民。

云山街道隐患点1处。云山街道永晋大酒店东北侧隐患点,该点为停采多年露采矿山宕口边坡,坡面局部为顺层坡,且分布有软弱夹层,坡顶发育有裂缝,坡面发育多条纵横交错的拉张裂隙,坡面岩体破碎严重,部分岩体开裂有加剧变大趋势,随时有崩塌掉落风险,威胁坡脚西南侧的居民楼、永晋大酒店及停车场,西侧的云山街道体育馆。

宿城街道隐患点4处。留云岭村西隐患点,曾发生过残坡积土层糯滑变形现象,险区内6户居民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坏。东崖屋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3户居民,其中险区内较为严重的是山体上有一悬空巨石,直接威胁坡下1户居民3人及其财产安全。大竹园村地质灾害隐患点,也曾发生过残坡积土层糯滑变形现象,涉及1户居民。高庄村南山湾组地质灾害隐患点,山顶有危石,危及山下3户居民。

高公岛街道隐患点3处。黄窝村三组隐患点,险区内2户居民,滑坡体宽约20m,纵向长约30m,高差约15 m2012年曾发生过小型滑坡。黄窝村一、二组隐患点,重点为二组坡上六块危石,顺向坡,威胁下方3户居民安全。高公岛街道海滨大道黄窝至高公岛段隐患点,该点为修路时人工切坡形成,坡面见大量危岩体,坡脚见大量堆积体,最大块度可到1米见方,威胁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目前正在治理排除中。

四、2018年地质灾害发育趋势

(一)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特殊类岩土(软土)等类型为主,突发性强,防范难度大。

(二)地质灾害多发生于山体和露采矿山周边,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大,开山采石、切坡建房、道路修筑等人为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三)崩塌、滑坡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降雨、极端气候关系密切。特别是汛期和连续降雨期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可能会增多。

五、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重点防治地区。我区地灾重点防治地区为:海州湾街道营山社区刘沟小区后东西两侧隐患点;墟沟街道西园社区强华小区隐患点;连云街道隧道两侧及磨刀塘段及陶庵社区庞沟桥环山路隐患点;连岛街道西连岛安置小区东隐患点;云山街道永晋大酒店东北侧隐患点,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宿城街道留云岭村和东崖屋村隐患点;高公岛街道黄窝一、二组隐患点。这些地区在汛前要重点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查工作,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群测群防责任制,将监测、预防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二)重点防范期。根据我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区域降雨特点、趋势和历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发展情况分析,我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9月份。其发生次数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极端气候有着直接关系。各街道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对各种隐患及防范实施进行全面检查,加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遇到险情要及时组织危险区居民和财产转移,避免人员伤亡,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治工作责任。各街道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逐级建立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作为重要指标。要坚持科学防治、依法防治的方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认真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的各项规定,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突出重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街道要认真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在重点防范期内,组织安监、国土、水利、建设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学校、居民点、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要组织经常性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回检查,及时掌握隐患点发展变化情况,更新完善以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要逐区逐点落实监测责任主体和监测责任人员,并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预报设备和工具,及时掌握隐患点发展变化情况。

(三)完善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街道要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逐点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方案,逐人逐户发放防灾责任卡或防灾明白卡。有条件的街道应针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应急避险演练,特别是要开展以受威胁群众为对象的应急演练,让群众了解掌握预警信号和逃生路线,确保遇险时人员能有序快速撤离,提高受威胁群众的临灾避险能力。各街道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和专业设备,通过委托、购买服务等形式,进一步充实专业监测力量,完善专业队伍和专家驻守制度,促进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有机结合,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形成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要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准备工作,一旦出现险情或灾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街道要认真制定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由本级政府印发实施,并报市国土连云分局备案。

(四)坚持部门联动,协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经发、国土、教育、民政、住建、农水、旅游、安监、气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五)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防治投入力度。各街道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防治经费重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与工程治理、搬迁避让、装备与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按照优先搬迁避让、加快工程治理的原则,对受威胁人员能搬迁安置的尽快搬迁。暂时无法搬迁的,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通过实施工程治理,逐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六)强化工程监管,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各街道及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源头把控,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阶段,要严格审核把关,尽可能避开山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经评估认为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要求,避免因工程建设活动新增地质灾害隐患。

()加强地灾宣传培训,提高灾害防治意识。各街道要多层次、多期次组织开展以前兆识别、监测预警、临灾避险、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教育活动,提高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的履职尽责能力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技能。各地要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土地日、环境日等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科普常识,提高群众保护地质环境、防范地质灾害意识,营造良好的防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