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4258248/2019-01013 | 分 类 | 其他/其他 / 通知 |
| 发布机构 | 市信息中心 | 发文日期 | 2019-07-17 |
| 标 题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 文 号 | 连区政办发 〔2019〕55号 | 主 题 词 | |
| 内容概述 | |||
| 时 效 | 有效 |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时间:2019-07-17 16:07:48 来源:市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连云开发区管委会,海滨度假区办公室,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连云区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7日
连云区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江苏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连云港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地质灾害现状,编制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行业领域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工作的有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综合治理体系为主线,全面提升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进我区争当“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急先锋”提供坚实保障。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年度“三查”工作(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完成全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域详查工作,摸清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加大专业化监测投入和推进力度,力争完成全区重要隐患点专业化监测全覆盖,进一步提升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加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力度,至少完成1处重大安全隐患的工程治理;加强地质灾害处置能力,灾险情有效处置率100%,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截至2019年5月,全区共发现滑坡、崩塌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9处。其中,墟沟街道2处,海州湾街道3处,连云街道2处,连岛街道2处,板桥街道1处,云山街道2处,宿城街道4处,高公岛街道3处,直接受威胁人口230余人,直接受威胁财产约5500万元。
三、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防治重点隐患点
海州湾街道营山社区刘沟小区北东西两侧隐患点;宿城街道留云岭村和东崖屋村隐患点;高公岛街道黄窝一、二组和海滨大道(黄窝—高公岛段)隐患点;连云街道中山路云台山隧道北出口两侧及磨刀塘段和陶庵社区庞沟桥环山路隐患点;连岛街道西连岛安置小区东和环岛路南大嘴段隐患点及沿线隐患;墟沟街道西园社区强华小区隐患点;云山街道永晋大酒店东北侧和黄崖采石场东端刘玉洋住宅东北侧隐患点是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隐患点。
(二)重点防范期
通过对我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区域降雨特点趋势和历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发展情况分析,主汛期(6—9月)以及非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期间是地质灾害易发期和重点防范期。各街道要重点关注6—8月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特别是连续降雨3天以上或日降雨量超过30毫米,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以及雨后120小时内,更应重点防范。
四、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各街道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压紧各单位防灾责任,形成条块合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质灾害防范、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逐级建立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职责;气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水利、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教育、旅游、应急管理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深入调查评价,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各街道要组织专业精干力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对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制定发放“两卡一案”,落实防灾责任和措施,确保排查工作不留死角,及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配合开展全市低山丘陵区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摸清全区地质灾害隐患底数,为各地强化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基础依据。
(三)强化监测预警,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各街道要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维护建设,按照“一点一人”的要求,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落实监测人,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及时掌握隐患点发展变化情况。通过委托、购买服务等形式,进一步充实专业监测力量,完善专业队伍和专家驻守制度,促进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有机结合,增强基层识灾报灾和监测预警能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工作,争取年内实现全区重要隐患点专业化监测全覆盖,进一步提升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自然资源和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做好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提高预警预报精度与成效。积极利用多部门预警预报平台,拓展信息发布渠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面和及时性。
(四)加大管控力度,彻底消减地质灾害隐患数量。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源头把控,在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阶段,要严格审核把关,尽可能避开山体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经评估认为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建设项目,严格落实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要求,避免因工程建设活动新增地质灾害隐患。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投入,按照“优先搬迁避让、加快工程治理”的原则,对受威胁人员能搬迁安置的尽快搬迁,暂时无法搬迁的,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全过程的监管,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要开展“回头看”,强化动态跟踪监督,确保防治工程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五)深化宣传培训,持续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各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多层次、多期次组织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专业防治队伍开展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基层一线的履职能力和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技能。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防灾氛围。
(六)完善体系建设,逐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各街道要认真梳理辖区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情况,逐点落实防灾预案,及时更新完善,强化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充实调整一线力量配备和群测群防员,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健全重点防范期和重点防范时段的值守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须到岗到位,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认真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险)情速报、续报等工作制度,坚持汛期“每日零报告”,完善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平台,确保信息畅通、报告迅速、处置及时。
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