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海生金!复合养殖模式在连岛海域取得初步成功
- 时间:2025-08-14 10:16 来源:美丽连云 阅读次数:
“东方对虾从2厘米长至7厘米左右,青蟹从5厘米长至9厘米左右……”日前,在连云区连岛街道新投建的海上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区,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绪伟欣喜地说。为调整当地渔业产业结构,今年6月初,街道探索采用深水抗风浪网箱立体养殖的方式,首次分别试养了中国东方对虾和青蟹,而从6月底投苗到8月初的长势对比结果,印证复合养殖模式在连岛海域取得初步成功。
近年来,连岛海域包括紫菜、生蚝等在内的养殖主导产业快速扩张,养殖密度过大带来减产,市场行情多变导致渔民收益不稳,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连岛海域温度适宜、水质优良,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连岛街道积极践行“乡村振兴靠产业”的发展思路,邀请市、区两级海洋渔业部门、渔技专家到渔村,并带领村党支部、养殖大户奔赴南北取经,开始探索多元化养殖新出路。今年以来,街道打破传统单一的用海方式和养殖壁垒,从“一船一网”到“海上牧场”,从“向海而行”到“借海生金”,一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在连岛街道有序展开。
今年4月,连岛街道套养来自产区宁德的200亩鲍鱼苗种在连岛“海上牧场”安家落户,给传统养殖注入了一股新风。“我们选用成活率较高的宁德大鲍和绿杂鲍鲍鱼苗种,从颜色、大小、品种上都是比较优质的,事实证明连岛海域具有发展鲍鱼养殖独特海域优势。”潘绪伟说道。为充分利用海域优势,不断丰富“海上菜园子”,连岛街道邀请专家充分评估辖区主要养殖种类,分析引种养殖可行性,全力打造海洋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而除了套养鲍鱼外,还设立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区,探索“中国对虾+三文鱼”轮养。据悉,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不仅提高了养殖密度,还避免了单一养殖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眼下,新建的立体养殖示范区网箱中的对虾因个头变大,初始放养密度增加,为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溶氧下降、残饵堆积或互残现象,即将面临分箱分苗,将此前养殖的中国对虾转移到新的区域继续养殖,预计到今年10月即可投向消费市场。”连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春天下苗虾、蟹,夏天接力南鲍北养,秋天下苗牡蛎、紫菜,冬天还可投放三文鱼过冬……随着复合养殖模式接二连三试养成功,小青龙和海胆的试养计划也已经提上到街道的工作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