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4258248/2022-00133 | 分 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通知 |
发布机构 |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2-07-28 |
标 题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 ||
文 号 | 连区政办发〔2022〕82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各功能板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连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 ||
时 效 | 有效 |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 时间:2022-08-18 16:45:30 来源: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各街道办事处、前三岛乡人民政府,各功能板块,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连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连云港市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8日
连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年)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我区涉粮问题整改,加快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连云港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工作的意见》(连区委办发〔2022〕1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为责任担当,坚持把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三链协同”“五优联动”,做实“六大提升行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基本建成产业链健全、价值链高效、供应链完善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将粮食的物流、仓储、加工、贸易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粮食物流供应链,推动国家粮食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在“一带一路”国际粮食物流大通道建设方面取得战略保障效应。
二、发展目标
到2024年,初步建成特色明显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粮食供给、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升级。
——打造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不少于2家。
——依托“一带一路”支点城市战略地位和港口物流发展布局,发挥沿海粮食物流通道作用,打造以粮食仓储产业为主导的重点粮食物流产业园,推进粮食物流枢纽建设,提升港口粮食进口、物流中转、加工转化能力,壮大粮食产业经济。到2024年,上合组织粮食物流产业园落户大型粮食仓储物流企业1家。全区粮食流通能力超过22万吨/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90%。
——按照“淘汰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完善区域“中心库+骨干库+收纳库”仓储设施布局。到2023年,国有粮食企业新(改)建仓容10万吨,全区完好仓容达20万吨,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仓容10万吨。
三、重点工作
(一)提高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1.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区域,坚持新增面积和提质改造并重、集中连片建设和零散地块治理相结合、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耕地质量提升相统一、区域整体推进和重点区域突破相协调,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经发局,板桥街道)
2.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求,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资源分局,板桥街道)
(二)坚持粮食绿色优质生产
3.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龙头企业、田管家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联耕联种、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育代插等产中以及仓储运输、产地烘干、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电子商务等产后服务,提升粮食全产业链全领域服务能力,提高规模效益,做强自身,辐射周边,服务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板桥街道)
(三)培育大型粮食产业主体
4.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不少于1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粮食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引导粮食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加快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进度,深化与省内外粮食产销衔接合作,支持粮食市场化经营。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依托现有收储网点,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加工企业等开展合作,稳定优质粮源,实施“藏粮于企”。 (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农业农村局)
5.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多元主体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融合,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各类主体分工合作、产业联结一体发展。支持发展民营粮食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粮食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粮食市场体系的有益补充。鼓励粮食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责任单位:区经发局,板桥街道、上合物流园(连云开发区))
( 四)打造陆海联运物流体系
6.加强上合物流园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依托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面向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物流仓储服务,为国际经贸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加强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粮食物流基地粮食专用仓储建设,到2024年,粮食仓储能力增加1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上合物流园(连云开发区))
7.建设高标准粮食物流设施。加快推进全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国内外粮食集散中转,为粮食进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2024年,粮食流通能力达到22万吨/年,收储能力和物流效能显著提升,建成1个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10万吨粮食仓储库。加快粮食物流标准化建设,提升接卸分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等功能,推广原粮物流“四散化”、集装化、标准化。(责任单位:区经发局,上合物流园(连云开发区))
(五)提升仓储基础设施水平
8.优化仓储库点布局。优化整合国有粮食企业收储库点,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配套齐全、运行高效的粮食仓储设施,推广新仓型、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低温准低温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推行绿色作业装备和高效环保型设施,实现绿色储粮生态化,储粮新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责任单位:区经发局)
9.推进“智慧粮食”建设。积极倡导“互联网+”思维,坚持统一建设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平台,提升收购、储存、调运、加工、供应等各个环节信息化水平。依托江苏粮食智慧云平台,与省级、市级信息化平台同步升级,加强区政府储备粮监管平台建设,对上与省级、市级平台互联,与储备企业互通,各级储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互联互通,数据传输准确率保持90%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
四、保障措施
10.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对粮食产业发展项目用地依法予以统筹安排和支持。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增强企业融资功能。改制重组后粮食企业的土地资产,可依法处置,主要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初加工、粮食烘干等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责任单位:资源分局、区经发局)
11.落实金融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为粮食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金融办,板桥街道)
1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或方案,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门协作机制,并发挥好粮食等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在标准、信息、人才、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板桥街道、上合物流园(连云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