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4253113/2018-00023 | 分 类 | 其他/其他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8-08-03 | |
标 题 | 2017年连云港市连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2017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连云区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要求,深入实施“3456”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五大工程”,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一、综合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7亿元,增长7.4%。GDP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三产对GDP拉动持续增大,一产、二产占比均比去年有所下降。 | ||
时 效 | 有效 |
2017年连云港市连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时间:2018-08-03 00:00:00 来源:连云港市连云区统计局 阅读次数:
2017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连云区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要求,深入实施“3456”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五大工程”,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57亿元,增长7.4%。GDP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三产对GDP拉动持续增大,一产、二产占比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53.41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82.55亿元,增长8.0%。全区经济结构由2016年4.3:37.4:58.3调整为4.0:37.7:58.3,一产比去年同期降低了0.3个百分点,二产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三产比去年同期持平。
二、农业
农渔业稳步发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板块做大做强,4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31亿元,同比增长12%。高公岛紫菜产业园主体建成,紫菜养殖面积达15万亩,鲜菜产量10万吨,紫菜交易所场内成交11.4亿张,成交额近8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编制完成丰益油脂科技产业园、绿能小镇发展规划,围绕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盐化油化、金属材料实现产值91.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85%,华乐不锈钢60万吨冷轧、三吉利邻甲酚等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0.38亿元,增长12.58%;工业增加值23.43亿元,增长9.0%;工业技改投入3.92亿元,增长379%。
建筑业生产保持平稳态势。2017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98亿元,增长2.7%。1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7.39亿元,下降12.72%。竣工产值26.15亿元,下降5.7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80.07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8.35万平方米;期末从业人员达9443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继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22.63亿元,较上年下降26.8%。其中一产投资3.73亿元,二产投资107.85亿,三产投资111.05亿元。
房地产开发市场稳中有升。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增长9.8%。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19.76亿元,增长21.23%;房屋施工面积222.19万平方米,增长30.88%;其中住宅面积133.88万平方米,增长35.01%;竣工房屋面积完成9.13万平方米,下降23.85%,商品房销售面积34.72万平方米,增长27.37%。
五、城市建设
城市面貌展现新形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彰显海滨城市特色,城市家具标准化建设全国领先,全省城市治理与服务现场推进会在我区视频连线。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新城建设有序推进,省海滨康复医院加快建设,金海二桥主体完工。城区路网逐步完善,院前上跨立交、云和路改造、核电北路、桃源路提升建成通车,841隧道整治工程开工,中华路西延有序推进。北固山健康步道、新丝路零点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完成房屋征收2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10万平方米,治理危旧房1.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创卫、创文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主干道、窗口地段机械化清扫率达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强化市容秩序整治,完成12条主干道城市家具标准化改造,拆除违建10.5万平方米,12345政府热线与智慧城管平台处置各类案件3.6万件,结案率达99.3%。完成宿城桃源路、城市主干道155栋楼体亮化。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黄窝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柳河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西连岛村通过市级美丽乡村验收,李庄、大竹园、留云岭、黄窝村申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
六、服务业、旅游与国内贸易
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动跨境电商集聚发展。建成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小红书、ebay等知名电商平台签约落户,“点点通”公共平台入驻企业23家,海运直购常态化运营。现代物流业繁荣发展,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营业收入170亿元,增长15%。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蓬勃发展,新城租赁式办公、丰惠广场投入使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2亿元,增长11.3%,服务业增加值82.55亿元,增长8.0%,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8.3%。
全域旅游实现新突破。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全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5%、25%。体制机制优化创新。成立全市首个旅游发展委员会,组建文旅集团,建立完善“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组建综合监管办公室,成立旅游警察中队、市场监管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形成常态长效综合监管机制。规划建设提档升级。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系统编制《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方案50余项。组建全域旅游创建组团,累计投资46亿元,“八间房”民宿、海上云台山游客中心等31个项目建成运营,省级连云港海滨旅游度假区通过验收,连岛、宿城分获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和培育单位。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持续推进旅游厕所、停车场、交通标识标牌和无线网覆盖四大专项行动,新建改造旅游厕所28座,建成景区停车场46万平方米,更新旅游标识标牌102块,无线网实现景区全覆盖,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品牌形象有效彰显。组建区旅游营销中心,依托主流媒体,开展总体形象宣传和旅游目的地营销,连岛荣获全省最美水聚落称号,连岛海滨体育公园荣获省十佳体育公园,海滨大道获评首批省旅游风景道,北固山健康步道获评江苏最美跑步线路。高水平策划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举办连云港之夏等大型文旅活动16场。多措并举规范旅游市场,集中整治拦车拉客、欺客宰客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区共新设企业866户,新增注册资本105.93亿元;新设个体工商户1784户,资金总额1.41亿元。目前,全区累计注册企业4499户,注册资本196.81亿元;个体工商户累计11661户,资金总额8.09亿元。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深化拓展。设立中亚、韩国和深圳商务联络代表处,主动对接外企、民营强企和中字号、国字号大企业,与港口集团、中外运等驻区单位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开展各类招商活动220批次,洽谈入库项目38个,成功签约项目1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28.5亿元。全区实际到账外资7506万美元,100.1%。同比增长63%。
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八、财政
财政收支平衡。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亿元,同比增长8.7%。税收收入8.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32%。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8.74亿元,增长8.57%;非税收入1.5亿元,降低7.46%。从税种看,增值税41979万元,增长72.55%,占全部税收的48.02%;营业税197万元,均为上年末甩尾收入,因“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本年度无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10201万元,增长8.03%,占全部税收的11.67%。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3亿元,增长10.47%;基金支出2.69亿元,增长25.93%。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502万元,增长9.76%;教育支出30100万元,增长5.41%;科学技术支出1412万元,增长10.8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79万元,增长10.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429万元,增长26.94%;医疗卫生支出4585万元,增长14.60%;节能环保支出5889万元,增长3.7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291万元,增长36.09%;农林水事务支出5410万元,增长0.06%;交通运输支出255万元,下降56.63%;其他支出20566万元,增长7.96%。
九、社会事业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聚焦群众所盼,回应群众关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惠民实事有效落实。环山低压片区供水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北固山片区、西连岛后山自来水提升改造完成,宿城自来水管线铺设1200米,连岛、宿城燃气主管道竣工。完成石岭路等小街巷改造30条,新增路灯360盏。板桥鸿桥花园一、二期安置房竣工,新增保障性住房483套。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25元提高到470元,惠及全区5.3万城乡居民。累计拨付财政补助1260万元,用于城乡低保、孤儿、重残、临时救助,以及养老机构建设及尊老金发放,同比增长23%。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圣?奥本国际双语学校顺利开学,苍梧小学与云山小学集团化办学协议正式签订,推进清华附中连云港学校建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连云、高公岛中心幼儿园园舍改造完成,云山小学新校区主体验收,完成基建维修项目72个,惠及17所学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改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新增紧密型“医联体”1家,与省海滨康复医院共建“康联体”,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6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非遗馆建成开放,承办市级以上体育赛事9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社会治理有效改进。开展“三打一整治”等专项行动,城区“两抢一盗”案件下降15.3%。坚持依法维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推进区街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群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不断提升,获评省平安区。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居27家,创建率全市第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获评省危化企业监管先进单位,通过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区)省级考核。组织食品质量抽检1200批次,区食品快速检测中心建成使用,积极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力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通过省计量惠民示范区考核。
生态环境实现新优化。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北排淡河“115”整治工程强势推进,疏浚河道30公里,整治涧沟19条,拆除河道沿线违建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畜禽养殖场清理。新建、疏通污水管网19.4公里,主城区污水接管率达80%,板桥污水处理厂达标运行。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取缔主城区经营性燃煤设施,实现减煤9000吨,完成54家餐饮企业油烟治理,秸秆禁烧连续七年“零火点”。关停海水化工、杰邦化工,治理化工企业9家。全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0.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1.6%,位居全省前列。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完成黄草沟采石塘口整治复绿,羊山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竣工,临洪河口湿地公园启动建设。完成绿化造林1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3%。推进智慧防火体系建设,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成使用,全区防火卡口监控实现全覆盖。
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创新举措,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改革持续深入。深化“放管服”改革,连云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功运行,率先在全省推动“区域评”落地见效,显著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推行“不见面”审批,行政审批“网上办”事项达94.6%,办理审批事项2350项。开展零距离便民服务试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1100例。完成17个村股份制改革,统筹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设立1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苏北科技专项项目2个、省“苏科贷”项目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3个。深化产学研合作,达成合作项目10个。成功举办2017海州湾人才峰会,成立五大产业发展研究院,专业人才加快集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区域人口规模继续扩大。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的加快,全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末,全区(含徐圩新区)户籍人口176200人,口径较上年末减少1151人,下降0.65%。不含市开发区、徐圩新区,全区户籍人口133612人,同口径较上年末减少501人,下降0.3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40.9元,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16.9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94.8元,增长9.2%。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连云区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