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连云区> 年度统计公报
索 引 号 14258248/2025-00078 分 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统计 / 公报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发文日期 2024-05-15
标 题 2023年连云港市连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时 效 有效

2023年连云港市连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时间:2024-07-31 11:14:00 来源:区统计局 阅读次数:

2023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3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43亿元,实现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78.9%;第二产业增加值136.57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38.28亿元,增长7.3%。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47.7:48.3。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6156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16亿元,增长14.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7亿元,增长3.1%;实际利用外资3789万美元,下降6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1亿元,增长9.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28.2元,增长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47.2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94.7元,增长7.3%。

二、农业

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3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76.6%。其中,渔业产值20.29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78.5%;农业产值0.21亿元,可比价计算下降19.7%;林业产值0.07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9%。

海洋渔业加速转型。“深蓝”渔业取得突破,南极磷虾船捕捞量超4万吨,虾油生产线投产运行。渔港经济区加快建设,连岛渔港防波堤及码头工程竣工,生态海参养殖、连岛现代渔业等2个超1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海水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紫菜养殖面积缩减到10万亩以下,牡蛎养殖超6万亩,发展海参养殖5000亩。全区水产品产值突破23.6亿元,增长52%。

乡村建设更富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获批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区),创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1个、绿色食品A级产品4个。乡村创建成效明显,大竹园村获批中国传统村落,宝山村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比例全市最高,我区被列入特色田园示范区省级培育试点储备名单。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李庄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宜居宜业和美奖,大桅尖路入选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名录。

三、工业

工业发展韧性彰显。全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37亿元,下降6.5%;全年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85.8亿元,下降6.7%。盐化油化、金属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79亿元,下降16.2%,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的40.9%。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田湾核电7、8号机组、中核滩涂光伏、苏美达渔光互补项目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启动征收。新材料产业快速突破,中复神鹰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盛和锆钛项目投产达效,达昇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传统产业扩能提链,丰益KVT、热电联产二期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基础油化、氯乙酸等12个项目加快建设,盐化油化、金属材料两大产业完成产值179亿元,占园区总量的72%。

四、建筑业

建筑业增势明显。全区59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39亿元,增长12.3%。竣工产值37.43亿元,增长50.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66.15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2万平方米;期末从业人员达11032人。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发力。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3.16亿元,增长14.4%。其中一产投资1.68亿元,二产投资117.30亿元,三产投资43.04亿元。

房地产投资大幅下行。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8.21亿元,下降55.9%;房屋施工面积118.11万平方米,下降38.0%;其中住宅面积98.99万平方米,下降36.3%;商品房销售面积12.69万平方米,下降13.8%,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38亿元,下降16.5%。

六、服务业

服务业延续下降态势。全区15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0.55亿元,下降9.2%。依托港口优势,交通运输业是连云区最具优势的行业之一,是全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在全区规上服务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国际大环境以及运输费用大幅下降的影响,134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占全区规上服务业比重高达77.4%,下降15.1%。

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港航贸易物流业加速集聚,数字商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新增贸易额100亿元。上合物流园建成挂牌海外仓4个,丰禾粮仓、鑫港高标仓等项目建成投用,完成物流量6935万吨,主营收入增长37.5%。数字经济不断壮大,“点点通”平台交易额累计突破10亿元,跻身全省前三名,电信天翼云项目一期竣工。金融业活力增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规模突破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3.5%,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获评A级,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1家,创历史新高。

七、旅游业

旅游市场火爆升温。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完成连岛5A景区创建综合提升工程,连岛至秦山岛海上旅游公交试运行,房车营地、沙滩越野车等项目投入运营。旅游知名度持续提升,首届连岛音乐节成功举办、荣登抖音全国热榜榜首,连岛作为全省唯一代表荣获全国“和美海岛”称号,羊山岛被评为“连云港十大网红旅游打卡地”。旅游市场整治力度加大,市场秩序总体平稳。全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2亿元,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42.9%和35.7%。

八、城市建设

城市品质更具魅力。连云新城建设有序推进,中石化加油站投入使用,天马跨境电商产业大厦、消防救援指挥中心主体竣工。西连岛综合开发初见成效,环岛路全线贯通,小龟山店铺整治基本完成,连岛海滨风情小镇获评首批省级特色小镇。海滨特色风貌持续塑造,提档升级海滨大道沿线景观12处,建成口袋公园7个,连岛—港口段创成省级美丽海湾示范段。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编制城区详细规划11个、村庄规划8个,基本实现规划全覆盖。建成云山路等道路,新增及维修路灯150盏。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12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36个。改造老旧小区27个,惠及居民6800余户1.2万人。新建省级垃圾分类小区13个,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实施餐饮用户“瓶改管”工程,新建、改造燃气管道15公里,新增燃气用户1050户。改造供水管道55.8公里,实施“一户一表”供水改造8700户,环山低压片区供水改造基本完成。

九、生态环境

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加大空气质量管控,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14个,PM2.5浓度29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79.4%,大气质量在三县三区中保持领先。坚持水环境统筹治理,实施小排淡河全流域综合整治,疏通检修污水管网15公里,清退养殖池塘1.5万亩,排淡河、烧香河国考断面水质均为优Ⅲ类,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明显,修复滨海湿地近400公顷,治理互花米草200公顷,连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节能降碳有序推进,新增城镇绿色建筑14万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省级验收。

十、贸易与外经

消费品市场发展积极。全年实现贸易额350.70亿元,增长28.4%,其中,批发业销售额290.83亿元,增长33.4%,零售业销售额41.9亿元,增长5.9%,住宿业营业额3.85亿元,增长17.3%,餐饮业营业额14.11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7亿元,增长3.1%。

2023年,全区新设立外商投资项目20个,协议注册外资75527.0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89万美元,同比下降67.2%。全区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实现出口额5.2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实现进口额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

十一、财政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1亿元,增长9.5%。税收收入19.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5%。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增长21.4%;非税收入4.13亿元,下降25.2%。从税种看,增值税8.55亿元,增长108%,占全部税收的43.9%;企业所得税4.63亿元,下降26.9%,占全部税收的23.8%;全年征收环境保护税500万元,增长2%。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7亿元,增长3%;基金支出14.04亿元,下降0.4%。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5亿元,增长60.9%;公共安全支出0.92亿元,增长19.5%;教育支出4.64亿元,增长12.6%;科学技术支出0.78亿元,增长38.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21亿元,下降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亿元,增长2.4%;医疗卫生支出0.93亿元,下降21.8%;节能环保支出0.24亿元,下降7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亿元,下降28.6%;农林水事务支出1.13亿元,增长113.3%;交通运输支出605万元,增长875.8%;住房保障支出2.1亿元,增长16.5%;债务付息支出915万元,下降2%。

十二、社会事业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东港中学云山校区、海棠校区建成投用,云山小学扩容增位,茗怡花园、万润星河小区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中考综合评估成绩位居全市前列,新海高中统招达线占比连续三年递增。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区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建成,云山、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完成,我区代表江苏省在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获第2名。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建成高品质城市书房3个,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名录2个、省“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1个,区戏剧家协会被评为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成功举办铁人三项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连云年鉴2022》获评省一等年鉴。

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1家,新增城镇就业4700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200人。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新增企业职工参保2200余人,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全市最高。“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得到加强,墟沟“为民大食堂”建成营业,完成适老化改造230户,云山街道建成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建成拥军门店20家,打造“五星级”退役军人服务站9个。兜底保障有效夯实,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672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近2000万元。

社会治理务实有力。基层治理质效提升,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提档升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加快建设,“海上枫桥经验”被评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法。“八五普法”扎实开展,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全市第一。婚俗改革全面启动,被确定为省第三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平安连云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访矛盾有效化解,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98.8%。

安全基础全面夯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巩固提升年”行动,加强危化品、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经营性自建房整治率100%,“三无”渔船动态清零,出海渔船全程监管,城镇燃气、“四类场所”安全隐患排查率、整改率均达100%。公共消防设施不断完善,改造7个高层小区消防设施,建成市政消火栓58个,安装独立烟感报警装置2500个。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加强,全区救援力量增至32支662人。

风险防范精准有力。坚持政府债务、隐性债务、经营性债务“三债”统管,国有企业债务成本有效压降,地方政府性债务率稳定保持在省定合理区间。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推进非法集资案件处置。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为500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近1000万元。圆满完成恒泰悦珑府二期“保交楼”任务,有效化解问题楼盘7个,为3578户业主解决办证难题。加强食药品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样品检验合格率95.5%。

十三、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区(不含市开发区、徐圩新区)户籍人口134881人,同口径较上年末减少83人,下降0.06%。

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28.2元,增长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47.2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94.7元,增长7.3%。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连云区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