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连云:湖海同心 湾港共情
- 时间:2025-03-21 10:37 来源:无锡滨湖发布 阅读次数: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
当泰伯率众奔徙太湖之滨,在粼粼波光中播撒中原文明的种子;当始皇帝的旌旗漫卷连云之巅,于海天相接处开启东方海上之门——水的基因便深深镌刻在无锡与连云港的血脉之中。
江南腹地、太湖之滨,自然与先民的选择,造就如今滨湖山水绕城湖湾入城的太湖佳绝处;
中国东部沿海,落日余晖倾泻而下后注进万顷碧波,霓虹闪烁处是连云港港这一江苏最大港口。
无锡市滨湖区与连云港市连云区,如两颗明珠在江苏两端相互吸引,写下滨水之地守望相助的新故事。
故事起笔于2022年5月,滨湖区和连云区正式建立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关系。滨湖的湖湾基因与连云的海洋禀赋深度融合,三年光阴荏苒,这对“湖海CP”携手绘制的不只是产业协作的经纬线,更在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的交响中,续写着新的传奇。
从太湖实验室的科研星火到国际枢纽港的智慧升级,从蠡湖生态治理经验到蓝色海湾整治实践,水的智慧正在双城互动中激荡出创新的涟漪。
从大湖到深海 科技与产业携手讲好江苏的故事
铁轨和船锚重叠,列车与吊机并行,在连云港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的东方起点,这座港口发出的国际货运班列络绎不绝、网络愈发织密,万亿级石化基地正快速崛起于黄海之滨。
轨道繁忙,汽笛轰鸣。中欧班列的火车满载着货物,从碧蓝的大海之滨驶向世界各地,车轮滚滚却未留下些许烟尘。港口绝美的环境,得益于滨湖科技工作者的巧思。
拥有前沿技术的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是滨湖区一家根植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由清华大学持股地专注于大气、海洋预报与商业气象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独立自主研发产品覆盖精细化气象预报、远洋航运、新能源等多个领域。2023年11月,九方科技与连云港港口集团签订《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一台颗粒物激光雷达采购项目合同》,有效协助港口集团明确了港区粉尘的来源,能够精准定位、甄别起尘情况,为港口集团的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于此,专业的前沿技术同样适配繁忙的港运业务,九方科技和港口集团计划依托超算平台和海洋观探测网络,有效汇聚各类海洋环境数据,构建远洋航运气象导航系统,赋能“蓝色增长极”的东方大港航线不断拓展,交织成连接世界的海运网络。
在从连云港出航的大小船舶中,一艘驶向遥远南极的捕捞船格外令人瞩目,她就是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的国内首艘、国际先进水平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这艘以“海上粮仓”南极磷虾为目标的专业船只,实现了江苏远洋捕捞“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3月13日,九方科技与深蓝渔业签订远洋航运精准气象导航服务战略协议,将依托精准算法预测窗口期,为“深蓝”号提供气象支撑,预计可为其控制减少15%左右的运营成本。从“望洋观海”到“深海掘金”,这条产业链背后是滨湖和连云南北协作的科技支撑。
在两地携手共进的路程中,滨湖科创贡献远不止于此。犹记一句“升帆咯!”,那是春晚舞台上,“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喊响的号声。在海洋深潜领域的绝对优势,让滨湖的科研基因与连云的海域资源就此碰撞,“创智”号试验船应运而生。这艘海上“移动实验室”由位于滨湖的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共同研制,该船采用全电力推进形式,配置风力助推转子、气层减阻、低阻力涂层等多种创新节能装置和技术,实现了“洞、池、湖、海”四大应用场景的全覆盖,是游弋在深海之上的我国船舶前沿技术验证平台。
“深蓝”或是“创智”,无不体现着滨湖、连云两地携手打造科创平台、实现产业突围的生动缩影。
作为江苏省为数不多拥有丰富科创资源的区域,滨湖区根据连云区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产业强大和科创资源集聚等优势,定期开展项目、技术、金融等交流对接,加速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一大批创新成果得到落地应用——
“在南北结对帮扶中,客户由点及面,让我们更好地开拓连云港的市场。”无锡市太湖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嘉东介绍。连云港华乐合金热轧车间里,过滤罐外身应用的是滨湖企业无锡市太湖防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防腐油漆,防腐时效比原来提高了整整一倍。目前,太湖防腐正在规划连云工程检维中心,未来可大大赋能连云新能源、化工等产业发展。
两地在广袤海域里科创向前,也在微观产业中摩拳擦掌。滨湖区作为无锡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将产业优势投入集孵化、投资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孵化中心——连云区悟空科创中心,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打造针对初创型企业的“鸿鹄计划”,成功吸引并孵化29家科技企业的创新苗圃,在南北协作的土壤中培育出治芯电子与华睿芯微电子的“双星传奇”。当滨湖的产业高度遇见连云的转型力度,一块“芯”作为节点深度绑定连云与滨湖的产业合作。
2024年,滨湖、连云两地省级园区签订了“飞地”经济战略合作协议。由连云开发区和蠡园开发区共建的锡连飞地经济合作产业园,正用“滨湖研发+连云制造”“滨湖总部+连云基地”的模式,破解南北产业协作的成本与空间困局。“五座厂房,加起来近三万平方米空间,这里除了载体的优惠,还有土地、能源、物流等要素成本的独特优势。”挂职连云区党组成员、连云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费小明介绍。
双方在构建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联合培育以及先进产业集群共建等长远合作模式上进行了探索,通过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成立联动专班服务,精准对接滨湖企业。
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机制,让南北合作从“单项输血”转向“共同造血”,同时也让滨湖企业产业延伸有保障,政策享受有叠加,总部发展更稳定。
从网红到长红 湖风与海风吹拂过每颗跳跃的心
山水绕城、湖湾入城是滨湖的生态结构,以山为伴、与海同行是连云的自然禀赋。守望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强吸引力、提升关注度,是区域发展需要深度探索的课题。
当2025年总台春晚、元宵晚会的聚光灯对准无锡,独具特色的滨湖胜景呈现在镜头中;一部运河儿女故事的年代剧《北上》上映,江南的文脉绵长向全国观众映照出滨湖的时代面孔。春晚之后热度不减,是滨湖区不断打造新场景、用心将“网红”到“长红”的生动实践。
每一次出圈的秘诀,滨湖均与倾囊相授。
结对3年来,滨湖、连云两地在文旅领域的合作持续向纵深推进。湖湾和黄海携手共建,不断创新合作模式,通过构建“品牌、产品、服务、营销、创新”五位一体的文旅供给体系,深化文旅领域合作,变流量为旅游增量,不断提升两地文旅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沿着“全国美丽乡村路”——大桅尖路蜿蜒回环,我们可以尽情眺望领略山海相依的绝美风光,观赏山、海、岛、港、城的华美景象。宿城街道位于连云区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不仅是连云港山水风光“海古神幽”四大亮点中“幽”的代表,更是人们心中世外桃源的现实写照。
地处蠡湖最美处的滨湖区蠡湖街道与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连云区宿城街道因南北结缘,聚焦文商旅融合发展,借鉴滨湖“全域旅游”特色,为宿城街道打造“山海圣径”农路品牌之大桅尖路线提供有效经验和技术指导,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两地合作共建的大桅尖路畅通后,海上云台山、连云老街等连云景区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过50%,沿线乡村民宿和茶庄、葛根粉、野生板栗、云雾茶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这条致富路也成了“江苏省最美小康路”。
从樱花如海到海上海云台 文旅与民生架起400公里的桥
眼下的无锡正是最美的时节,而连云亦有全省最美的山海景观。文旅合作、民生结对让两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太湖的温婉拥抱黄海的澎湃,跨越山海的创新接力,为新一轮的区域协调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滨湖、连云建立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关系以来,两地始终注重乡村振兴实效,以道路建设等项目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并创新推出“设施建设+产业带动”的帮扶模式。
仍以蠡湖和宿城为例,蠡湖街道运用“流域治理”经验,协助宿城街道在半年时间内攻克苹果园片区黑臭水体难题;联合打造“大竹园寻茶问源”项目,使废弃茶厂变身网红打卡地;借力蠡湖“生活有花头”夜间经济品牌,开设宿城特色产品专馆,推动宿城特色农产品葛根、紫菜等走进长三角市场,农产品年度销售额同比增长15%。蠡湖街道办事处主任贾晟表示,将继续做好文旅康养、农业等领域合作,丰富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打造更多务实高效的“小而美”合作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3月13日,蠡湖街道相关负责人向位于全省海拔最高处的书屋捐出价值五万元的图书,书香自此萦绕在海上云台之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滨湖、连云两地将用更强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南北结对帮扶的各项工作,在推动消费协作上,扩大连云特色农产品在无锡的销售规模,既能丰富无锡市民的“菜篮子”,也能帮助连云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教育领域,滨湖连云持续深化“双向行动”,一方面,滨湖区赴连云区开展交流互访,开展专家教师送教讲座活动;另一方面,连云区组织优秀教师前来滨湖对口学校进行挂职跟岗。在促进人力资源领域合作上,滨湖、连云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常态化对接共享机制,强化劳动力供需跨区域精准对接。在卫健领域帮扶合作上,今年2月,位于滨湖区的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就共建连云港市手外伤救治中心达成协议,内容涉及共建手外科联合病房、安排专家指导手术开展、设立名医工作室、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持续助力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提升特色专科实力。
在三年时光的留白处,太湖的晨雾与黄海的暮霭已成画卷。湖湾的一千次日升月落中,丈量着数字浪潮的奔涌向前;连云的港口在三百次潮涨潮退里,书写着远渡重洋的壮志豪情。
好比爆火的《黑神话·悟空》为两地带来发展的启示:花果山的灵石在连云苏醒,蠡湖之畔的影都算力矩阵正为齐天大圣注入数字精魂。映照着滨湖与连云加速构建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合作桥梁,让双方产业在长三角的天空书写着“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现代神话。

苏公网备3207030201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