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连云区> 连云要闻

连云区在“连e时评”连云港市第六届网评大赛中荣获佳绩!

  • 时间:2025-10-31 10:42 来源:区委办 阅读次数:

编者按 近日,由中共连云港市委网信办主办,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连云港市网络传播协会承办的“连e时评”连云港市第六届网评大赛结果正式揭晓。

大赛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以“勇担当、挑大梁“,复盘连云港“十四五”成绩单、解码连云港发展之钥,展望“十五五”新蓝图、汇集向新而行的发展合力等为主题,面向全市各县区板块、各部门单位征集优秀文章。

经初评、专家复评等严格程序,由中共连云区委办公室选送的《港连八方续开放势能 城载民生赴时代新程》一文脱颖而出,荣获此次大赛第一等次第一名。为鼓励引导更多党员干部积极传播正能量和好声音,我们将获奖作品与大家分享,供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全文如下: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东门无水港集装箱吞吐量累计突破200万标箱,上合物流园物流总量达2.1亿吨”“全市跨境电商综试区经营主体突破5000家”……翻开连云港“十四五”成绩单,这些带着“港城印记”的成果,不仅是一组组跳动的数字,更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五年间,连云港用“实”字托底的发展实践,积蓄着“十五五”新征程的澎湃动能。

以“开放大枢纽”破题,实现亚欧联动的双向奔赴。钢轨延伸至内陆腹地,巨轮启航向深蓝海域,当陇海线的列车与连申快航的巨轮在港城交汇,这里早已不只是一座港口城市,更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接口。向西看,中哈物流基地的“船车直取”模式,将集装箱过境时间压缩至1天,单箱中转成本降低60%;与乌兹别克斯坦从17年前的技术援建钾肥厂,到如今成为35%钾肥对华出口的过境通道,这份跨越亚欧大陆的合作,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生动体现。向东看,连申快航“海上巴士”模式无缝衔接连云港港与上海港,形成“陆改水”一单制服务,为河南、陕西等地货物提供更经济的出海通道,今年运输量超10.5万标箱,成为长三角港口群北翼的重要支点……一次次“双向奔赴”让国家战略落地为可感知的发展实效,这份“陆海联动”的底气将推动连云港在越来越多领域从跟跑走向并跑、领跑。

以“科技硬实力”筑基,稳抓自主创新的发展先机。“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指引东方大国勇攀创新高峰。“十四五”开局至今,连云港始终紧扣“国家所需、港城所能”,在科技自立自强上持续破题,书写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铿锵答卷。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龙头,中复神鹰T700级碳纤维为常泰长江大桥构成世界首创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2025年恒瑞医药2款1类创新药同步获批,正大天晴获行业权威奖项,连云港“国家级新医药产业基地”的招牌愈发闪亮;农业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市畜牧兽医学会联合高校研发的秸秆饲料化技术斩获国家级科技大奖,畜禽养殖成本降低15%-20%,创新要素的集聚,正在催生“多点开花”的产业变革。

以“民生暖底色”收尾,诠释共同富裕的实践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近年来,连云港的发展不仅有“速度与激情”,更有“温度与质感”,那些藏在产业升级、通道开放背后的民生细节,才是最动人的“港城故事”。“十四五”以来,3.7亿元援疆资金催生的苏港高级中学、乡村振兴产业园、都拉塔口岸中小企业创业园等重点工程、近百名支教老师、援疆医生带来的民生暖意,让跨越千里的帮扶情谊落地生根。城市乡间,通关便利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跨境电商带动就业超20万人;新增高中学位4万个,连云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三级医院实现县区全覆盖,“先医后付”模式在全省推广;103家在业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4.8%并以满分成绩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从千里之外的“援疆暖心事”,到本地百姓的“生活有奔头”,连云港用发展“实招”,让共同富裕的种子在港城大地生根发芽。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的节点展望“十五五”,连云港的发展蓝图已然清晰。在开放格局上,需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支点建设,让陆海联运通道更具韧性;在产业能级上,要以长三角创新协同为依托,聚焦新医药、深蓝渔业等优势产业攻关,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企业;在民生福祉上,应进一步放大战略红利,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让“港城温度”与“发展速度”同频共振。面向“十五五”,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正焕发新的活力,在“港连亚欧、潮涌东方”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