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连云区> 连云要闻

全市仅此一家!连云区又获国家级荣誉!

  • 时间:2022-07-25 09:04 来源:美丽连云 阅读次数: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印发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认定名单,连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榜上有名,成为全市第一个获此殊荣单位。

坐落在黄海之滨的连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范围涵盖宿城、高公岛、连岛、云山4个街道,土地总面积8.88万亩,海域养殖面积23.4万亩,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山、海、港、岛、城、湿地等优质资源。连云区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示范园功能定位,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城融合不断深入,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成为示范园的现实图景。

深化产业集聚 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经过多年调整优化,已形成条斑紫菜、云雾茶两大主导产业生产格局,“连云港紫菜”入选江苏农产品省级特优区名录、2020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宿城街道绿色优质农产品(云雾茶)基地获批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

示范园内注重产业链条的完整度,紫菜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园区现有紫菜养殖面积12万亩,一次加工机175台(套)、二次加工机42台(套),紫菜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条斑紫菜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25%以上,“连云港紫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江苏地理标志20强”,享有“中国紫菜之都”美誉。云雾茶作为江苏四大名茶之一,产业效益不断提升。聘请专家教授深入指导,实施云雾茶园改造,种植新品茶叶10万株,新建3000平方米茶叶加工车间。

园区内云升福系列紫菜、悟道庵古树茶等知名农业品牌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农业展会。紫菜、茶叶已成为助推连云区农村产业融合、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两条产业链条基本完整,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紧密发展的良好态势。

推进农旅融合 开启农村茶叶发展新引擎

连云区加速农旅融合品牌创建,深度开发休闲渔业、茶旅康养、主题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成功举办采茶节、沙滩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示范园成为港城乡村旅游样板地。实施休闲观光农业“百村千点”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留云岭、大竹园、黄窝、驾马沟、丫髻山等观光农业示范村(点)14个,新增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6个,发展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1个、省级创意农园2个。

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特色民宿等业态,培育旅游企业和经营户1000余家,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万人,进一步形成全区全域休闲农业发展格局。积极培育生态休闲游、乡村风情游等新产品、新形态,重点打响“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孵化品牌,发展特色民宿及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业态,形成了“政策扶持+经营培训+技能提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依托羊山岛以及高公岛一级渔港,不断加快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先后打造叱石园、渔家乐、风味园、渔人码头、特产展销大厅和羊山岛生态修复项目等项目,完善“建设紫菜养殖基地、建造海钓船、整治海岸线、提升服务能力”四配套,将海洋休闲、垂钓、体验、观光、美食、住宿等旅游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全产业链、全服务链衔接,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和特色鲜明的“海上高尔夫”,初步形成“住渔家、玩海钓、观海景”的生态旅游链。

拓宽销售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建设直播基地,打造了一支帮助村民销售海产品、地方特产的“网红”电商服务队伍,以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激发消费潜能。

完善服务配套 不断加大产城融合力度

结合现有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探索出符合连云区地区情况发展的“两核一轴一带三区”的产城融合型示范园创建路径。

通过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整合美丽乡村资源,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水、电、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涉农街道文明率等均达100%。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高标准建设连岛海滨风情等特色小镇,实施西连岛、羊山岛综合开发,滨海风情韵律在山海间流淌。开展最美乡村创建,建成省级创意农园3个、省特色田园乡村6个、省传统村落3个。位于高公岛的黄窝村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宿城街道的留云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连岛街道的西连岛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连云区,乡村与城镇已无明显差别。

示范园内发展成果得到共享,联农带农取得明显成效,创新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民宿、农家乐、农村电商等业态获得了大力支持,农(渔)民共享发展“红利”。

下一步,连云区将牢牢把握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大机遇,用足用好4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发行8-10亿元债券、土地指标优先等政策,加快推进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推动示范园建设上水平、提档次、增效益,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