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5816-8/2017-00002 | 分 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通告 |
发布机构 | 连云港市连云区经济发展局 | 发文日期 | 2017-03-21 |
标 题 | 连云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连云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17-03-21 00:00:00 来源:连云港市连云区经济发展局 阅读次数: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实施3456发展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5.6亿元,增长7.8%。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7亿元,增长2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到账3664万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70元,增长9.5%。
--农民人均纯收入23320元,增长10.7%。
2016年,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三次产业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
农渔产业稳步发展。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渔业产值9.55亿元。紫菜产业健康发展,全区紫菜养殖面积近14万亩,鲜菜产量10万吨左右,产值2.9亿元;拥有紫菜一次加工机140余台,一次加工紫菜14亿张,产值3.9亿元;区内举办紫菜交易会5场次,场内成交12亿张,成交额3.7亿元。发展5000亩坛紫菜养殖,年产量2500吨,销售额1500万元,逐步形成条斑紫菜、坛紫菜轮养新格局。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打造宿城休闲旅游园、无公害茶叶采摘园等品牌农家乐项目。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8.1%、15%、15%。特色产业发展形势良好,油化盐化、金属材料产业全年实现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其中油化盐化产业全年实现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5.5%;金属材料产业全年实现产值38.6亿元,同比增长2.6%。骨干企业培育成效明显,益海、华乐合金、三吉利化工被列入市2016-2020培强培优行动计划。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施三吉利苯酚精馏余热利用、根深双面淋膜等9个技改项目;金桥丰益氯碱、科莱恩丰益脂肪胺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三吉利化工、金桥丰益氯碱获得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称号。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73.6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繁荣发展,成功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连岛自驾游营地、孔雀园、梅花园项目建成,荣获全国十大美丽海岛、江苏最美跑步路线等称号;海上云台山景区完成保驾山路、环山路提档升级;成功举办第三届海滨旅游月、一带一路法起文化节等活动。连接海上云台山和连云老街两个景区的景观栈道建成开放。跨境电商取得新突破,点点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海关、国检验收并上线运营,跨境直购业务全面开展。消费市场健康运行,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3亿元,同比增长11.2%。批发业和住宿业分别增长5%、11%。
(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全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举措,以列入省、市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2016年列入市重点的15个项目,完成投资40.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
102.3%,其中产业项目12个,完成投资36.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积极开展春季、秋季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三吉利邻甲酚项目主体完成,部分设备安装。华乐合金冷轧项目厂区抛填平整,设备采购。益海助剂、新世纪石化、千红石化、泰辉集装箱竣工。连云新城租赁式办公楼A5、A6、B1-B3完成外装,丰惠广场主体封顶,进行楼体外装。保税交易展示中心二期、跨境直购中心投入运营。连岛中心渔港建设加快,正在进行基础清淤及配套工程。其他重点项目均有序推进。
(三)创卫工作强势推进,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各类创卫达标工作,整治人行道13.6万平方米,清理小区积存垃圾5.7万吨,改造小区道路9.3万平方米,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田湾跨海大桥、北疏港隧道、云宿路竣工通车,骨干路网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院前路跨铁路立交桥施工顺利,中华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通车,中华路西延工程开工建设,连高公路、云门路等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新改建便民道路130余条。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完成8个地块征收。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连岛污水处理厂建成,铺设高公岛、云山片区污水管网10公里左右。新丝路零点公园加快建设,实施公园广场、景点、道路等四类20余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0公顷;提升陶庵、南巷低压片区供水系统;接通连岛、高公岛燃气主管道。市容环境显著改善,在全市率先完成智慧环卫平台建设,购置环卫专用车辆162台。拆除市区燃煤小锅炉,强化秸秆禁烧,推进大气治理,通过省级生态区技术评估。
(四)民生项目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进步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育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海滨中学新校区启用,云山小学开工建设,墟沟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率先创成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获评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医联体建设深入推进。文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0分钟文化圈、10分钟健身圈全面建成,基本实现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全覆盖。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增城镇就业6080人,城乡居民就业技能培训1262人。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3.9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5万人,城市低保提高至每人每月510元。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合理布局28个站点。新改造澳连小区等老旧小区8个,改造危旧房屋1.5万平方米。新建西园社区等3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统筹推进平安创建、食品安全、慈善公益等各项社会事业。
二、2017年计划初步安排
从宏观环境看,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将呈现L型走势,近期是稳中趋缓,外部的诸多风险挑战与国内的改革发展稳定难题交织叠加,宏观形势更加复杂。
从我区情况看,既面临挑战,也蕴含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区域竞争愈加激烈,一些制约全区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存在。但我们同样具有经济快速发展所具备的良好机遇,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沿东陇海经济带建设、自由贸易港申报等多重战略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战略东进、拥抱大海,进一步调整优化港产城发展布局,将油化盐化产业链项目确定为全市产业发展二号工程,成功申报连云区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说明市级层面加快东部城区发展的决心前所未有,这些将有效提振我区经济发展的信心。2017年,全区排定市级重点项目41个,年内计划投资超90亿元,三吉利苯酚产业链、华乐合金冷轧、旅游休闲、健康养老、跨境电商等优势项目将加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动能,这些都为全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分析,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初步安排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工业投资增长1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
--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
三、2017年主要工作措施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区将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机遇,紧紧围绕3456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港兴区、产业强区、旅游富区、生态立区发展路径,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千亿园区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产业、特色小镇等重大战略任务,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攻坚克难,创新务实,推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聚焦头号工程,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全区头号工程,不断提升旅游富民水平。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相关标准要求,编制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突出景区个性特点,提炼景区文化内涵,开发B1、B2地块,建设新的游客集散中心。提升山海旅游发展。完成新丝路零点公园建设,推进连岛、海上云台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规划建设海州湾国家海洋公园,加快连岛文化园、法起文化园、海上云台山民宿集群、临洪口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连岛海滨度假小镇、宿城旅游风情小镇、高公岛核电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
二是聚焦一号工程,加快千亿园区打造。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板桥综合产业园建设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引擎,积极抢抓全市产业发展二号工程机遇,超前谋划,快速实施,将其作为全区一号工程重点来抓。强化企业服务,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帮办措施,采取集中会办等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接规划环评,推进板桥综合产业园25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打造油化盐化产业、三吉利循环经济产业、金属材料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特色发展、集聚发展。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引导工业企业提档升级,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鼓励企业申报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不断提升全区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引导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做好环球铜业、东茂矿业等9家僵尸企业土地资源的盘活重组工作,为新项目的落地腾出空间。
三是聚焦跨境电商,加快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发展。聚力创新,加快跨境电商、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培育,引领发展转型升级。在巩固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现有业态的基础上,放大 点点通跨境电商平台的效应,支持港港通国际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跨境保税的品牌集聚效应,进一步打响连云新城保税品牌,努力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以促进群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规划健康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健康产业。推进省海滨康复医院建设,建设连云区健康产业园。加快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养老体系的推广。努力打造国内知名的健康养生养老福地、健康休闲旅游胜地、健康产品制造基地、健康管理服务高地。
四是聚焦功能完善,加快城市面貌变化。以港口、城市、产业功能板块为依托,深化产业发展和港口、城市建设三者之间的功能融合。配合市城建控股集团,启动连云新城10公里黄金岸线的打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重点实施道路通达工程,院前路跨立交桥主体建成,中华路西延工程加快建设。加快实施景观提升工程,推进连岛景观大堤、在海一方公园等地块景观提升,全年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实施四横四纵亮化提升工程。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加快已征收地块的项目招引。推进鸿桥花园二期、三期建设。完成危房改造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5个。推进君堂文博苑及区域配套商业建设,丰富云山片区商务商贸业态,完善城市服务配套。加快城市用水用气配套工程,铺设燃气主管线3.5公里,解决墟沟、连岛、连云街道等5000户居民燃气入户问题。
五是聚焦富民惠民,加快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项目投入力度,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让全区人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连岛中心渔港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渔业效益和渔民收入。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加快新建云山小学,启动海客瀛洲小学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强化现代化办学标准推广。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区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达到80%以上。推进健康连云行动计划,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从软硬件两个方面提升卫计服务,完成区妇幼保健中心搬迁,加快投入运营;对墟沟、云山卫生中心2家中医馆进行完善提档;进一步深化东部城区医联体建设,完成4家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更新,并继续落实省级三个一工程,促进分级诊疗实施,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95%以上,为60岁以上老人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制,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延伸,积极申报社区养老试点。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继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实施低保家庭精准扶贫。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街道文化中心改扩建工作;完善北固山、海上云台山、连岛体育健身路径。完成连岛后山自来水改造工程,完成宿城供水管线铺设,推进环后云台山零散居民山转下移居行动,实施中山东路南侧片区供水供气工程,年内解决部分居民吃水用气难的问题。启动云台山隧道改造工程。年内完成便民道路改造30条,新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提高公共自行车、绿道慢行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着力扩大就业创业,依托众创空间,支持电商等新业态创业,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化宿城、连云等6个污水处理站运营管理。实施排淡河、烧香河整治,疏浚河道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