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连云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索 引 号 066001/2023-00008 分 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报告
发布机构 经发局 发文日期 2023-02-02
标 题 连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连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时间:2023-02-02 12:00:45 来源:经发局 阅读次数: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二)


连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2月2日在连云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张义刚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决策,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部署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5.3亿元,同比增长0.8%,低预期目标7.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1.6亿元,同比增长0.3%,低预期目标9.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80.3亿元,同比增长12.8%,高预期目标1.8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6亿元,自然增长2.5%,同口径增长11.3%,高预期目标1.3个百分点。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1542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1亿元,同比下降2.9%,低预期目标9.9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1万元,同比增长3.5%,低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万元,同比增长5.5%,低预期目标4个百分点。

202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质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22年,产业发展呈现出结构优化、韧性增强的良好态势。临港工业集群发展壮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7亿元,同比增长10.9%;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23.7亿元,同比增长0.3%。丰益产业园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9.7亿元、增长17.2%,税收0.97亿元、下降45.6%。金桥氯碱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6亿元、税收0.94亿元,分别增长56.5%、526.9%。三吉利化工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2.3亿元、税收2.3亿元,分别增长9.3%、50.2%。华乐集团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32.7亿元、税收0.5亿元,分别下降15.6%、59.4%。现代服务业逐步恢复。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下降4.8%。上合物流园完成物流量6493万吨,同比增长48.2%。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连云区块内新设立企业1474家。“点点通”平台跨境电商交易额4.3亿元。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成立。特色农业融合发展。连云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国家认定,组织示范园项目申报了中央资金,云港公司8亿元专项债发行工作加快推进。2021-2022年度生产期,加工一次干紫菜12.3亿张,紫菜入场交易成交额4亿元。南极磷虾产业园完成虾油生产设备安装。茶叶品质不断提升,取得苏云、竹云茶叶品牌绿色食品认证。

(二)项目攻坚强力推进,有效投入持续加大。3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4亿元,其中,26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重大项目实现突破。成功举办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重大新能源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437亿元。中复神鹰碳纤维项目完成备案,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陆上升压站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前期工作加快开展。重点项目快速推进。13个计划新开工市重点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盛和锆钛新材料、丰益热电联产二期、恒鑫通技改、旭晟环保植物纤维制品、鑫顺通铁矿石生产线技改、裕盛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中外运物流中心、鑫港高标仓、连云新城科技体验馆、云港路至徐新路延伸工程等10个市重点项目完工投用。田湾核电七八号机组、三吉利苯二酚绿色高端下游产品技改、丰益基础油化、丰益脂肪酸盐及氨基酸表活系列产品、西连岛综合开发等一批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制定出台《连云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连云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选聘70名特邀监督员,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全力抓好督办整改,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完成住所智慧核验登记系统改革试点、跨区域“一照多址”登记。推进企业开办“全链通”系统,企业开办全面实现0.5天办结。“电水气讯”联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解决板桥工业园开通公交车等急难愁盼问题20余个。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接续措施和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服务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连云港内河码头等3个项目获批政策性开发性基金1.23亿元,连岛中心渔港及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4个项目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2.7亿元,组织申报了疫情防控补助、技术转移、旅游产业等各类资金,累计获批上级各项资金7.7亿元。强化企业指导服务,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

)城乡品质显著提升,海滨风貌有力彰显。城区基础配套不断完善。连云新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金海路、新光路、鹰游山路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消防救援指挥中心主体建成,碱渣综合治理项目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完成4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装电梯5部。北排淡河流域整治工程、东港涧整治等治污工程加快推进。建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0个。最美海岸线加快塑造。西连岛综合开发加快建设,连岛中心渔港完成防波堤合拢、护岸贯通。中山路南侧山坡疏解提升稳步推进,累计完成“红顶白墙”改造500余户,新建污水检查井120座,疏通老旧管道3.2公里。黄窝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夏庄村获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浓度均值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6%,优良天数比例84.8%,同比上升1.7%。

(五)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配置持续升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苏州外国语学校连云港校区投入使用,云山实验学校开工建设,茗怡花园、万润星河西区配套园完成装修。教育保障持续增强。公开招聘教师73人,正高级职称、高级职称分别获评1人、15人。加强师德师风和教学能力建设,师资水平不断提高。精准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获评全市首家“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幼教中心福港分园等3家幼儿园申报省优质幼儿园创建。东港中学、西苑中学综合评估显著提高。海滨中学首次获评“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狠抓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快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各项医疗救治、医疗保障、物资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加大区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设备投入,区级检测能力达到每日1.3万单管。区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建设。切实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250万元。新建东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8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均每月286.6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63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974人。民生实事加快实施。推进低压片区供水改造工程,南巷、李庵等片区管道实现通水。完成20条背街小巷改造,新建及改造路灯150余盏。建成200个新能源充电桩,新增电动自行车站点60个。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提升等各项社会事业。

全区经济发展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持续向好,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稳增长仍面临挑战。传统产业受用能、排放、产量等政策影响,产业链扩量难度加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内外需求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疫情对旅游、生活性服务消费冲击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指标与预期仍有差距。同时,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分歧仍然未得到解决。二是民生领域仍存在短板。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亟需提升,快速路改造进度仍需加速,人口向海州区净流出现象尚未扭转,海滨城区空心化、边缘化的问题仍需高度关注。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建设、江苏沿海发展等多重政策纵深推进,特别是全市加快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连云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自贸试验区、连云新城、上合物流园等功能板块建设提速,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因素拉动,在碳纤维材料、抽水蓄能电站、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跨海交通索道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撑下,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环境更加有利。

综上分析,2023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初步安排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生态环境、单位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按市下达任务执行。

三、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全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动港产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建设攻坚突破,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贡献连云力量、展现连云担当。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向海图强、转型升级推动沿海产业高质发展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加速崛起沿海工业。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强核能、光伏、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发展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海上风电产业集群、苏美达渔光互补光伏等项目,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培育新材料产业,聚焦高性能合成树脂、生物化工材料、轻型合金及前沿新材料,加快推进中复神鹰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材料项目。推动丰益产业园、三吉利化工、华乐合金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拓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石化装备、海工装备等装备制造业,推进双菱风电三期、风电传动装备等项目。全面提升海洋服务业。做强港航服务业,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和航运金融保险、海事法律、船运教育等现代港航服务业,拓展海洋技术研发等海洋服务业新兴业态。提升滨海旅游能级,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海岛体验、海上运动、休闲渔业等海滨旅游业态,加快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连岛创成国家5A级景区。大力发展“深蓝渔业”。培育远洋捕捞、海洋育种、深远海养殖、水产品深加工等高效特色海洋渔业。推动南极磷虾高质化项目建成投产,打造连云港南极磷虾精深加工基地。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推进牛背岛西南海域海洋牧场建设。

(二)精准服务、聚力攻坚,打造跨越发展强劲引擎

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全力推进列入2023年市重点项目建设,30个市重点项目年计划投资153.3亿元,其中,25个产业项目年计划投资141.2亿元。千方百计强服务、保进度、促达产,推进抽水蓄能电站、中储棉仓储等项目开工建设,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项目部分海上光伏组件完成安装并网发电,三吉利苯二酚绿色高端下游产品技改一期、丰海白炭黑、丰益氯乙酸、华乐合金铸坯技改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丰益基础油化、丰树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跨海交通索道等项目建设。加强优质项目招引储备。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盐化油化、金属材料等产业集群,对外抓好新项目招引,对内抓好现有项目培强培优,储备更多基础强、层次高、发展势头好的优质项目。抢抓政策机遇,紧跟政策导向,提前储备一批项目,加强对接争取,确保对上争取资金取得新成效。

(三)改革开放、创新赋能,激活经济发展巨大潜能

抓住用好共建“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等国家战略,更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打造最佳开放型载体。围绕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在跨境电商、金融产业、行政服务等方面探索更多创新。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以海洋资源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构建全方位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加大蓝碳、深远海装备等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上合组织国际物流中转基地服务能级,协同推进上合物流园与主港区联动发展,加快发展上合铁路装卸场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里海阿克套海外仓。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巩固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成果,坚持用户思维、需求导向,始终把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大幅提高政务服务、办理破产、执行合同等水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流程、简事项、降成本。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全面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促进亲清政企互动,使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创造,努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在省、市评价考核中持续争先进位。

(四)统筹并进、绿色发展,描绘美丽连云现实图景

积极融入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不断彰显滨海特色风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海滨城区综合实力。增强城区承载功能。进一步拓展连云新城开发空间,加快提升教育文化、休闲服务、健康疗养、品质居住等功能,快速积聚人气。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港区、产区、城区之间快速通道,实施新城盐城路、青岛路提升及云山路、纵二路东延等工程,协调推进228国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继续争取铁路南绕线规划建设、高铁降速开行至连云港东站。持续推进27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加装电梯10部。实施云山片区改造出新。塑造滨海特色风貌。持续完善连岛配套设施,将连岛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滨海明珠”。加快实施西连岛综合开发,推进小龟山微更新项目建成,渔村客厅、精品酒店等工程开工,实现传统渔村与自然风貌有机结合,全力打造最美海岸线。推进连岛中心渔港早日建成使用,建设渔港经济区。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高耗能产业绿色升级,引导企业技术革新和绿色化改造。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形成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加快碱渣池综合治理。切实提高水体质量,实施凤凰河疏浚整治工程,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五)教育优先、优化布局,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

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进一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下大力气振兴全区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云山实验学校投入使用,东港中学海棠校区启动招生,茗怡花园、万润星河西区、恒泰悦珑府配套幼儿园投入使用,上城国际配套幼儿园主体建成。优化教育布局,推进东港中学整体搬迁,云山小学扩容提质,调整完善新城、棠梨两个片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配齐区域“幼小初”一体化教育资源。推动海滨高中特色办学、苏外高中部学生与本部联合培养,深化大港中专校企合作,继续做好徐圩新区产业工人子女入学保障工作。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名特优教师培养力度,加强专家型校长队伍和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区管校聘”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师德教育月主题活动,做优师德活动课程、培训课程。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六)办好实事、惠民利民,创造更高品质美好生活

围绕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实50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落实最新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务实做好疫情防控。区公共卫生中心完成主体建设,提档升级宿城社区等卫生服务中心,开设10个专家工作室、5个基层特色科室。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改造连云老街胜利路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20处全民健身场所。扎实推进民生实事。改造背街小巷5条,新增、维修路灯150盏,新建公交站台6座。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0个。实施居民生活供水供气扫尾工程。深入实施全面参保行动,全面提升城乡居保整体待遇水平。及时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一老一小”为重点,构建普惠托育、普惠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法治连云、信用管理、军民融合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真抓实干,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区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