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文件> 连云区文化体育旅游局文件
索 引 号 01425818-4/2014-00020 分 类 综合政务 /决议
发布机构 连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2014-06-17
标 题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品牌特色努力实现全区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文 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品牌特色努力实现全区旅游业发展新跨越

  近年来,连云区旅游业按照做大产业、做响品牌、做精市场的发展思路,依托海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海滨观光、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海鲜美食四大旅游品牌,特别是2014年,区委区政府将提出了3456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定位、目标和推进措施,连岛度假区出新工程、连云港老街提升工程、云台山4A创建及连云新城的旅游配套等项目的实施,全区旅游业发展快速推进,形成了山、海、城、港互融互动的滨海旅游新格局。

  一、我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2014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景联动组团,统筹推进连岛、云台山、老街和新城的旅游发展,36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及纳入市重大管理的连岛度假区出新工程和连云老街提升工程的实施,全区 旅游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8.3亿元。

  1、连岛度假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拥有江苏最佳的天然优质海滨沙滩-大沙湾浴场,汇萃青山、碧海、金滩、茂林、奇石于一体的海滨胜境-苏马湾生态园,全国最长的拦海大堤-西大堤、海上丝绸之路见证-全国文保单位海上界域石刻等,一直是来连旅游的必选之地。今年来,依托连岛度假区出新工程,完成了西大堤的拓宽改造,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拓宽了环岛路、环山栈道,年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接待量全市第一。

  2、海上云台山成功获批国家4A景区。海上云台山依托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核心资源,形成竹海禅境-悟道庵、峡谷幽深-万寿谷、造化神秀-奇石林、千年古刹-法起寺、山间茗楼-云雾茶庄和云中漫步-二桅尖等六大游览区。自2013年5月开园以来,围绕4A景区创建,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知名度快速提升,仅一年就获批国家4A景区,综合收入突破1千万,被以上海为代表的众多旅行社誉为华东滨海第一山,已进入全市旅游发展三甲。

  3、港城历史名片--连云港老街基本建成。遵循陆桥起点、老窑港埠、山海石城、中西杂糅的特色定位,秉承修旧如旧理念,累计投入3亿元打造一路三街,建成了陇海铁路历史博物馆、老街历史文化馆、港口博物馆。特别是2014年五大建设工程、七大配套设施工程、三大景点工程的实施,作为感受民国文化风情 见证港城发展历程的港城历史名片,连云港老街正在完整的呈现在市民面前。

  4、国际性海滨新城区--连云新城旅游配套日趋完善。作为连云港市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主阵地,拥有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海州湾国际会议中心、连云港市第一家真正意义上滨海临水的海上美食中心、以音乐喷泉、激光、灯光、雾效等构成多元联动的水秀表演区、酒吧街、商务中心、海州湾国家公园等。海滨旅游活动月等节庆活动的举办,带动了新城旅游人气的提升。一个以海为源、以人为本,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具有时代气息的海上新城正在形成。

  二、我区旅游业的存在的问题

  连云区城伴海生,海增城色,山峰秀丽,城山相映,山、海、港、岛、城相拥的风貌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区委区政府的和广大市民的期盼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大而不强。全区每年的旅游接待量很大,但基本上是短线旅客,旅游业对连云区的贡献额度还不是很大,收入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是很强,离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二是优而不特。我们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这些资源与张家界、九寨沟等旅游景区比,没有独特性,唯一性。三是多而不均。连云区旅游接待量近700万人,但季节性明显,旺季人满为患、一房难求,淡季门可罗雀,宾客稀少,

  三、我区旅游业的发展的思考

  目前全区旅游业发展已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连岛度假区着力提档升级,开始进行开放管理模式的试运行,海上云台山景区开业仅一年多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跃身全市景区第三,连云新城度假区已初具度假旅游功能,连云港老街也将从建设期进入经营管理期,全区旅游做大做强的基础已成熟,随着海滨大道即将贯通,全区旅游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通过整合,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资源整合。编制《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旅游需求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结合海滨大道的建设等对全区旅游布局进行融合,重点对全区旅游的整合、定位、线路等进行统筹。按照《连云港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在顶层设计和规划的引领下,推进全区旅游资源整合分步分期实施,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的态势。先期推进云台山旅游资源整合,即统筹整合云台山与老街旅游发展,扩大云台山旅游边际效应,提升老街人气,形成老街资产增值。探索海滨旅游资源的整合,在完善功能布局和项目定位的前提下,适时启动海滨旅游度假区创建。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提升景区形象。围绕海滨旅游和云台山旅游资源整合的要求,提升服务配套功能,依托规划,加强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景区的形象。2015年连岛度假区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旅客服务中心、环岛路、环岛栈道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海鲜街和游乐园一期开工建设。连云港老街主要任务是建设老街门楼标志性建筑、完成连接海上云台山旅客步行栈道修建工程,建成停车场。云台山景区建设完善枫树湾入口、进山旅客步行道系统,完成法起寺续建工程,推进二桅尖、万寿谷改造-。连云新城主要是推进酒吧街、演艺广场,商务中心建设和运营,提升旅游配套。

  三是突出品牌创建,彰显山海特色。围绕云台山、连岛、连云港老街、连云新城一山一岛一街一城做文章,着力打造海滨观光、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海鲜美食四大旅游品牌。推动景区创建,连云港老街进一步完善配套和提档升级,推进国家等级景区和特色街区创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宿城保驾山等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创建,整合船山、枫树湾等乡村旅游资源,做大做创建一批强农(渔)乐,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品牌特色,深化连岛省级自驾游基地建设,推进云台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适时启动海滨旅游度假区创建。

  四是突出政策扶持,强力宣传推介。出台扶持政策,推进全区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等路线整合,提升老街和新城的人气,拉动旅游消费,拉长旅游产业链,促进连云区旅游发展真正做大做强,成为支柱型产业。制定全区旅游营销方案,联合促销、整体联动,加大对长三角、陇海线、山东半岛及周边城市的促销力度,重点是围绕"一带一路"及长三角、临沂等周边腹地,进一步把我们的海滨城市旅游品牌炒热,炒到央视、炒到国际。积极开展各类节庆活动,在云台山枫叶节、连岛海滨风情节、老街民国风情节、新城旅游活动月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整合全区旅游节庆活动,力争做到季季有活动,时时有特色,不断提升知名度。

  作为全市山海旅游资源的聚集地、海洋旅游的主战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已成历史的必然,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连云区的旅游发展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连云区旅游发展在全市的龙头作用将更加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