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01425830-1/2019-00001 | 分 类 | 其他 /决议 |
发布机构 | 连云区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19-01-23 |
标 题 | 连云区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8年度报告 | ||
文 号 |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连云港市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有关要求,我局编制了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 ||
时 效 | 有效 |
连云区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8年度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连云港市信息公开暂行规定》有关要求,我局编制了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2019年工作打算,附表共八个部分组成。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与连云区司法局办公室联系(电话0518-82238815;传真:0518-82238760;电子邮箱:lyqsfj000@163.com)。
一、概述
2018年连云区司法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连云港市信息公开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继续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加大公开力度,丰富公开形式,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司法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司法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组织保障,工作措施等方面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确定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并指定专人负责,加大推进和协调工作力度,保障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
(二)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必须写明公开的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有效地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秩序。
(三)开展专项培训
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培训工作,以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提高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自觉性和提高处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
(四)调整公开目录
我局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工作职责、细化分类、规范表述,特别是通过对业务信息资源的目录梳理,并及时调整更新。2018年度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
(五)丰富公开内容
创新公开载体,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满足公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信息的需求,切实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为信息资源的再整合和构架网上服务体系奠定基础。围绕关注度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进行公开,扩大业务类、决策类等信息公开内容,使信息公开内容更加符合群众的需求。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我局2018年度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为18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情况为:政府文件类信息12条,机构职能类信息5条,人事任免类1条。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主要通过连云区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便民渠道公开。政府网站是我局信息公开的主要途径,我们及时在区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上,按照编制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并根据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要求相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主动公开在政府网站上,同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工作。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未受理相关事宜。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未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取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8年度,连云区司法局未收到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引发举报、投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方面,与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信息公开工作的期待还有差距,网上互动频率需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需进一步确定。
(二)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改进的措施。一是强化学习,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创新形式,提高实效性。精心打造连云区司法局门户网站,不断丰富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完善和创新公开形式,通过多种渠道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三是完善制度,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强化领导和责任,加强网站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设工作。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加大落实年度报告制度、监督和考核机制等力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规范工作规程。完善内部沟通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七、2019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信息公开力度。探索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内容。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规范工作规程,明确工作环节,充分利用宣传栏等各种载体,深入开展《条例》的宣传。
(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主动申请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细则,加大落实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保密审查机制、年度报告制度、监督和考核机制等力度,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丰富信息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梳理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细化分类、规范表述,特别要在做好公文类信息公开的同时,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丰富公开内容。
八、附表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盖章):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
条 |
18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8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 |
次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
(一)维持具有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