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583051/2024-00021 | 分 类 | 其他/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司法局 | 发文日期 | 2024-03-25 |
标 题 | 2024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 ||
文 号 | 无〔〕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2024年连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 ||
时 效 | 有效 |
2024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深化法治文化惠民工程为重点,持续强化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实践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全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率先推动解决新时代基层依法治理难题,不断筑牢社会治理根基,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强富美高”新连云现代化建设。
一、全面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
1.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首要内容,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内容,用好领导干部在线学法平台,开展以案释法、旁听庭审、警示教育等活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2.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充分运用各类阵地平台,采取各种形式,面向全社会,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引领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深入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3.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深入宣传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政府部门牢固树立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等法治理念。聚焦合伙投资、担保责任等经营主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小快灵”普法,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组织“法企同行”主题活动,开展第十八届“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活动,指导企业加强合规建设,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4.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精心组织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和第七个“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广泛开展全区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群众性主题活动,推广“法治成人礼”,深化宪法宣誓、宪法纪念、国家象征和标志等制度的教育功能,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5.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宣传。策划开展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加大“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系列动漫、民法典普法剧、《以案释法·漫画民法典》《以案释法·漫画民法典(青少年版)》等优质民法典普法产品的推广力度,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提高全社会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和能力。
6.加强国家安全法治教育。组织开展第九个“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教育,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安全法律知识竞赛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反间谍法、国家保密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促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7.深入开展服务中心大局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类专题法治宣传教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8.持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各类普法阵地和平台作用,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组织参与第七届全省“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认真做好全国“党内法规宣传教育知识竞赛”活动的组织动员,引导广大党员用党章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9.加强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宣传。积极推进《连云港市地方立法条例》《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连云港市住宅小区装饰装修管理条例》《连云港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宣传,着力提高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知晓率、影响度和执行力,促进立法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10.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攻坚。深入实施国家工作人员“尊法赋能”、青少年“学法护航”、市场主体“守法致远”、村(居)民“用法安居”四大专项行动,组织各乡街打造一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精品案例,形成各具特色的“普法路线图”,推出典型经验。
11.推广“法治素养基准+权利义务清单+法律风险提示+典型案例发布”的精准普法模式。探索公民法治素养“需求收集、多元供给、效果评价、分析研判、反馈改进、质效提升”工作闭环,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编写“学法清单”,制定“法律风险防范清单”,形成典型案例普法资源库,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普法宣传。
12.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征集上线覆盖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精品课资源库,持续深化中小学“法治第二课堂”全媒体普法活动,组织全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第七届“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等活动,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学习宣传,形成品牌效应。优化法治副校长人员库,提高法治副校长协助开展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预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全面夯实基层依法治理
13.深化法治乡村建设。部署实施法治乡村建设“六大行动”,建立村(社区)“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学法、述法制度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拓展“援法议事”活动效应,强化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激励约束功能,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14.深化法治薄弱村(社区)排查整治。按照“镇村自查、县级评查、市级验收、省级抽查”的办法,对首批法治薄弱村(社区)严格标准逐个验收销号,启动新一轮法治薄弱村(社区)排查整治,发挥政法干警的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帮助指导年度法治建设排名靠后的村(社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15.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质量。切实发挥已命名全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理位置接近、特色优势相似的村(社区)共同发展,形成特色示范带。坚持质量为先,做好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推荐和第十七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成率压降至39%以内。
16. 提高“法律明白人”培养质量。规范“法律明白人”学习平台的日常运行,抓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落实落地,以村(社区)“两委”成员为重点,加大“法律明白人”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
五、大力实施法治文化惠民工程
17.加强法治文化阵地提质扩面。以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申报创建为抓手,抓好法治文化阵地项目谋划储备。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一村(社区)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的日常维护和动态管理,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18.推动法治文化作品创新创优。创新“法治+非遗”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径,组织参加“江苏省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推动法治文化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法治文化研创团队、研创基地,组织创作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择优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
19.丰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依托“强国复兴有我”“全民阅读”“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巡演乡村行、以案释法和学法用法故事宣讲、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微电影展播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推动各地打造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热在基层的“法润港城”普法活动品牌。
20.优化法治宣传传播路径。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开展普法,强化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推广“中国普法”微信公众号,引导群众参与中国“智慧普法”“齐参与”法律知识竞赛,探索商业化、社会化互联网平台公益普法机制,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展播活动,扩大宣传声势,提高普法宣传的参与度、活跃度、到达度。
六、着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
21.优化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司法行政机关统筹、协调、督促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普法评估反馈意见、提示函等制度的作用,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年度履职评议制度,重点推动政法机关带头守法普法,成为普法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
22.加强先进典型的选树培育。精心组织、积极争创“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做好全国、省“八五”普法表现突出单位和个人的申报推荐以及司法部法治宣传教育案例、“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的申报推荐工作,扩大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影响力、知名度。
23.强化专兼职普法队伍建设。强化抓落实的意识,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动普法依法治理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八五”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作用,组织开展“百名法学专家百场法治讲座”“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普法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