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581215/2021-00011 | 分 类 | 综合政务/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连岛街道 | 发文日期 | 2021-09-15 |
标 题 | 关于印发《连岛街道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街办发〔2021〕13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各村居、街道各相关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推进全科政务服务工作的任务部署,扎实构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根据《关于印发连云区基层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连区协调办〔2021〕4号)文件要求,制定了《连岛街道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 ||
时 效 | 有效 |
关于印发《连岛街道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连岛街道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街道各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推进全科政务服务工作的任务部署,扎实构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根据《关于印发连云区基层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连区协调办〔2021〕4号)文件要求,制定了《连岛街道全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连岛街道办事处
2021年9月15日
连岛街道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力打造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根据《关于深入推进基层为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苏协调[2020]18 号)》《江苏省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评价建设指标(试行)(苏政办发[2021]43号)》《关于提升政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连协调办[2019]9号)》文件精神,结合连岛街道实际情况,制定连岛街道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推进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次”改革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按照受理和审批行为适当分离的原则,通过设立全科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并依托“一张网”建设,实现“资料共享互认、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申请材料、服务高效便捷”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应纳尽纳原则。围绕一站式服务的目标,推进各类政务服务资源向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进驻,推进服务事项向全科窗口集中,切实破解人民群众“来回跑”难题。
分步实施原则。按照“全科政务”服务模式要求,稳定推进服务事项的分类整合和“全科服务”窗口的设置,着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
有序衔接原则。把“全科政务”服务模式与“一张网”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与“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同步联动、相互促进。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
1、组织形式标准化。按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全区各乡(街道)抱应设立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均应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开放式、大厅式办公,作为乡(街道)、村(社区)为群众办事服务的主要平台。
2、场地设置标准化。推进乡(街道)、村(社区)实体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场所名称标识应放置于显要位置,服务大厅内应体现窗口名称、信息公示牌等基本服条标识,标识标牌颜色和大厅环境布局相协调,展示《江苏省政务服务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试行)》(“十要十严禁”)等制度,建设效能监控、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业务专网等信息系统,有条件的村(社区)可参照乡(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配置服务设施设备,方便服务群众。
3、功能布局标准化。乡(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大厅面积大小,科学设置、合理布局,“业窗受理”办事服务区、自助办理区、填单区、投诉受理区、咨询辅导区、等候休息区等功能区,实现窗口台面、办事区域整齐划。窗口服务区应依照便民高效的原则,根据事项的业务关联性设置窗口。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要求设置集中办公场所,有条件的村(社区)可参照乡(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置各种功能区,方便群众办事。
4、现场管理标准化。建立每日晨会制度,完善功能区设置,执行6S现场管理模式,对窗口大员涉及到的人、物、事、形象、环境、品牌等六个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将标准化建设与“六星级市民之家”服务品牌建设相结合。
(二)推进街道“全科政务”服务模式
1、加强部门事项进驻。将民政、人社、卫健委、残联等职能集中到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做到人员集中办公,事项全部进驻窗口办理。
2、设置全科窗口。对服务窗口进行改造升级,设置全科窗口。全科窗口统一标识为“全科窗口”,并在窗口展示或柜台公布办理事项类别。推进事项“受”“审”2分离,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全科服务窗口按“首问负责制”和综合服务原则,负责咨询导办、接件受理、按责分办、衔接流转,统一出件等。
3、合理配置人员。结合我街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政治品质、服务意识、业务素质等要素择优选择,建立员工奖励机制,培优晋级。
4、规范运行模式。完成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完善全科窗口和审批部门前后台有序对接。对涉及多部门办理的事项进行整合优化申请材料和表单,形成前台多事项一表式申办受理、后台多部门一站式并联办理的一体化工作模式。建立健全窗口日常争议解决机制及受理业务规范定期协调机制。
5、开展人员培训。街道全科窗口工作人员经过选拔、教育、培训和管理,在全区和街道开展的全科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全科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并且工作时间2年以上,能够保障全科政务服务模式稳定运行。街道根据全科政务服务模式,制定并完善窗口工作人员考核人员考核办法,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三)推进村(社区)“全科政务”服务模式
村(社区)设置全科窗口,统一标识“全科窗口”,打破条线部门服务模式,选取1至2名熟悉村(社区)各项业务、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实务技巧的优秀村(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全科政务”服务工作者人选,专职从事“全科政务”服务工作。
(四)推进乡(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便民化
1、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江苏政务服务网指标。实现事项认领率100%、不见面办理情况90%、在线服务提供情况95%、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度75%、即办件事项情况45%以上。开展网上服务工作,强化窗口人员使用政务服务网办理业务,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加强事项动态维护,做到办事指南维护正确率100%。
2、健全代办帮办机制。制定代办帮办实施细则,明确代办帮办事项清单、具体实施内容、实施流程,并明确各领域代办员的工作职责。打造一支覆盖全街的高素质代办员队伍,原则上街道代办员不得少于2人,村(社区)代办员不少于1人。街道、村(社区)为(便)民服务中心安排专(兼)职代办员,报区行政审批局进行登记备案。
四、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全科政务”服务模式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基层便民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慧作为第一责任人,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陆强为分管领导,为民服务中心主任姜红军为具体负责人,为民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社会治理办、综合执法局等作为责任部门,各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责任落实,确保10月底完成任务。
2、强化协同配合。“全科政务”服务工作涉及面广,街道充分发挥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全科政务”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并做好全科窗口人员、经费配置保障,建立集成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全科政务”服务服务模式;加强对应领域的业务培训、办事流程优化等工作,协助解决工作推进汇总遇到的问题。
3、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全科政务”服务模式作为本年度重点工作内容,街道将于10月初开展专项督查,对照重点任务逐项检查,对组织不力、不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通报落实整改推进情况,切实将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