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5812-5/2013-00036 | 分 类 | 其他 / 通知 |
发布机构 | 连云区连岛街道办事处 | 发文日期 | 2013-03-20 |
标 题 | 连岛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连云区连岛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文 号 | 连街办发〔2013〕38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有效 |
连岛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连云区连岛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方案》的通知
连岛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连云区连岛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街道各相关部门,驻岛单位:
为进一步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实施《连云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出的发展海岛特色经济,构建生态旅游强区的战略,加快连岛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建设进程,现将《连云区连岛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连岛街道办事处
2013年3月20日
连云区连岛街道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省级生态街道建设,着力发展绿色渔业,建设生态旅游,促进我街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稳步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确保在2013年达成省级生态街道创建目标,结合连岛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连岛街道的生态环境状况
连岛为江苏第一大海岛,海岸线长17.66公里,礁石岸线8公里,面积7.6平方公里,沙滩总面积260亩,其中大沙湾150亩,苏马湾60亩,拥有6.7公里的全国最长拦海大堤。
连岛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70%。一年中按照国家标准适宜游泳水温达80天。连岛属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海洋气候,濒临海州湾渔场,具有植物种类繁多、海产品丰富、海蚀地质独特的资源优势。
连岛海岛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渔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基本无工矿企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压力较小。我街历来极为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列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在全街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诸如无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全力构建生态乡镇,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具有内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条件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海滨特色经济,构建生态旅游强区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街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连岛街道现有生态环境优势,饮用水源保护区特定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效益经济,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为实现把连岛街道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街风文明、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城镇,通过对全街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规划、综合治理,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同步协调发展,实现宏观效益、部门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的统一,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角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发展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科教为先,树立新的发展观,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推广低能耗、集约型和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2)既要明确我街建设生态旅游街的中、长期目标,使之与全区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又要立足突出近期工作重点,加强综合整治,优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解决当前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在近期内能取得较明显成效。
(3)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在生态乡镇建设方案指导下,制定各村居、各部门、各重点领域具体实施方案,形成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机制。各村居、有关部门所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工作重点要突出。
三、建设的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连岛街道地处江苏山东两省沿海交界处海域,为江苏省第一大岛,是江苏省著名的旅游度假区。西南与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连云港港区隔海相望,全国最长的拦海大堤连接海岛与陆地。海岛距港区约 3 公里,处于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前哨。
连岛濒临海州湾渔场的优质基岩海岸,形成了连岛植物种类繁多、海产品丰富、海蚀地质独特的资源优势。大自然千百年钟灵毓秀,造化了连岛山海相依、秀美迷人的海岛风光。苏马湾金滩细腻,如玲珑碧玉镶嵌于葱郁茂林之畔;大沙湾风和浪柔,是四海游客踏浪弄潮的海滨乐园;海滨栈道依海蜿蜒,是各地游人凭海临风亲水戏浪的怡情佳境。集青山、碧海、茂林、海蚀奇石、天然沙滩、海岛渔村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江苏唯一的 AAAA 级海滨旅游景区,还以盛产海鲜著称。得天独厚的资源已使连岛成为夏季避暑纳凉、踏浪休闲娱乐、享受海鲜美味的旅游胜地。
(2)旅游经济强势发展,为生态乡镇创建奠定基础
近年来,连岛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累计投入近 5 亿元,完善了海岛路、海韵广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了游轮观光、海滨休闲、海滨运动、森林游乐、度假疗养、渔村风情等旅游服务项目, 承办了连云港之夏、江苏渔民文化节、国际风筝节和全运会海 上赛事、国际沙滩排球赛等大型活动。
依托稀缺性滨海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渔家风情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通达的区位交通优势,连岛致力于开发滨海休闲带、滨海生态游憩带、渔家风情游乐区、内湖水上活动区、港湾风情度假区、特色文化度假区、自然生态保育区的两带五区总体布局,并布置渔村风情、生态人居、滨海度假、游艇俱乐部、水上运动、观光游憩、主题酒店、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板块。同时,突出未来开发 4 大组团:即充分展示欧美海滨风情的东连岛海岛风情区、凸显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水岛传统文化区、彰显现代特色的白沙综合娱乐区、体现和谐人文精神的西连岛高档居住区,旨在打造一个以休闲、文化、健康为主题的国际化滨海休闲旅游社区。2012年度,连岛街道完成三产增加值5.1亿元,接待游客245万人次。
(3)领导高度重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编制《连岛街道生态乡镇建设实施方案》,并纳入全街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有关指标列入目标管理,并作为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全街群众的生态环境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态乡镇建设十分拥护。
三、创建省级生态乡的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立足于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经过全街人民的共同努力,把连岛街道建成为生态效益型的省级生态街道,达到经济较快发展、村街人居环境清洁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
(1)启动阶段。全面启动生态乡镇建设,着力发展生态效益型产业,扎实推进以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遏制环岛路主干道两侧乱堆放垃圾、杂物、弃土的现象;有效治理各村居脏、乱、差现象;着力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实现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抓好村庄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工作,为以点带面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奠定基础,实现生态环境向生态良性循环过渡。
(2)推进阶段。村居脏、乱、差问题基本解决,人居环境初步达到生态舒适的要求。生态乡镇建设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贸市场、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3)提高阶段。生态乡镇建设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进入生态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生态乡镇新发展阶段,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较高,生态文化广泛普及,全民形成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为全街人民的自觉行动。
四、各项技术指标完成目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要求 |
指标完成情况 |
|
环 境 质 量 |
1 |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
100 |
|
2 |
地表水环境质量 |
达到环境功能区域环境规划要求,建成区内无黑臭沟河 |
达标 |
||
3 |
空气环境质量 |
||||
4 |
声环境质量 |
||||
环 境 污 染 防 治 |
5 |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
70 |
0 |
|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
50 |
0 |
|||
6 |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0 |
100 |
||
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
70 |
100 |
|||
7 |
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
100 |
– |
||
8 |
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 |
100 |
100 |
||
9 |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 |
100 |
100 |
||
10 |
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
≥70 |
100 |
||
11 |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
≥90 |
– |
||
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散户粪便收集、综合利用率(%) |
≥50 |
– |
|||
12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0,且禁烧区内无秸秆露天焚烧、抛河现象 |
– |
||
13 |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
﹤280 |
– |
||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 |
﹤3.5 |
– |
|||
生 态 保 护 与 建 设 |
14 |
建成区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
≥50 |
96 |
|
15 |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 |
≥8 |
18.2 |
||
16 |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
≥95 |
95 |
||
17 |
森林覆盖率(%,高寒区或草原区考核林草覆盖率)* |
山区、高寒区或草原区 |
≥75 |
90 |
|
丘陵区 |
≥45 |
– |
|||
平原区 |
≥15 |
– |
|||
18 |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
≥60 |
90 |
五、创建省级生态街道的任务和重点
生态乡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根据《江苏省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结合连岛街道现有生态环境现状,围绕即定的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生态乡镇建设。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形成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新格局。
(1)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
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引导海洋捕捞向滩涂与海上养殖业转型,推广休闲观光海钓、渔家风情游等三产旅游,发展生态型渔业。
(2)大力推行新能源建设
进一步普及煤气、天然气,提倡使用清洁燃气,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1.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站
2.连岛安置区小游园
3.连岛安置区公厕
4.村庄环境整治提档升级
5.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升级改造
6.乡镇医疗废水处理工程
7.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
8.海岛生态治理项目
二、 构建良性循环的街村生态环境
(1)推进厕所改造,提高村居居民卫生条件。
厕所卫生条件的改善是提高村居卫生条件的一大举措。我街推进改厕工作,普及农户卫生厕所,完成公厕卫生无害化改造,旱改水冲式公厕,公厕布局合理,管理规范。
(2)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
我街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建立健全街、村两级环卫工作队伍,目前三村一居共配备街巷和公厕保洁员35人,年长效管理费用支出约为42万元。配套保洁清扫车2辆,垃圾收运车2辆,加强维护大路口垃圾中转站,保持其正常运转。各村居建立垃圾集中清运点,对生活、生产垃圾集中外运至集镇进行处理,确保日产日清。实现全街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与居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促进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洁有序。保证村居内、村居与环岛路交界处等主支干道整洁,垃圾日产日清,村内背街小巷环境清洁。
三、加强村街两源污染的综合防治
(1)有效控制和削减中心街饭店、私人旅馆、西连岛沿岸海鲜船饭店的油烟排放量,抓好餐饮油烟的污染控制,积极改善民生。
(2)加强监控鱼肥、虾皮炸制、海鲜船饭店等海鲜加工后续污水无序排放,确保此类废弃物需达标排放入海。
四、建立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建设有利于身心健康,资源节约利用,环境自然宜人,布局科学合理,凸显山水特色的生态型街道,为所有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生态的聚居环境。
(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和基础设施实施
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划程序,负责组织编制街道总体规划,坚持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的方针。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景观,将渔村传统风貌与景区旅游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修编完善所在地小城镇规划,使住宅规划设施和建设水平达到生态乡镇标准。同时,加快村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村街卫生公厕比例达90.9%以上,道路硬化率100%。
(2)开展生态村试点建设
街道办事处开展生态村试点建设,推动以人为本理念,制定生态村建设规划和标准,规划社区的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教育、环境绿化、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布局,科学安排。加强村居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居内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等活动,普及生态文化,提高社区成员对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拥有程度,增强社区自我服务意识。
五、建立和完善生态乡镇建设的决策管理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
生态乡镇建设实施,以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为总负责,建立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村居村主干参与的生态乡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生态乡镇建设会议,统一协调行动,统筹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民主决策机制
依靠专家和社会各界力量对生态乡镇建设进行规划,对重点项目进行深入评估,多方论证,积极鼓励社会各方投资主体参与生态乡镇建设,形成政府、专家与社会互相配合,相互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
(3)约束与激励机制
按照生态乡镇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落实责任单位,强化各级各行狠抓生态乡镇建设的领导机制,列入各部门、各村居的责任目标,并作为评价考核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测评与考核。
(4)监督机制
发挥街道人大工委和村民代表的依法监督作用,把生态乡镇建设实施情况作为人大工委监督的重要内容,同时,发挥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相互监督机制。
六、创建省级生态街道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纪工委书记任副组长,抽调农经与农技服务中心、林场、安监所、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城管办、乡镇建设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导、组织和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专门人员和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开展创建的日常事务工作,具体负责省级生态乡建设规划、技术指导和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落实工作。
(2)实行建设目标责任制
按照街道办事处部门职责,将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及乡各单位,使之明确目标。具体项目责任部门及任务分解如下:
生态办:编制创建省级生态街道实施方案,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宏观监督管理。
乡镇建设服务中心:负责生态小城镇规划与管理,做好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农经(技)服务中心:负责生态渔业各项工作的具体计划与实施,负责水流域治理。
林场:负责生态林业各项工作的具体计划与实施,做好森林管护、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山体植被覆盖度等生态绿化工作,推进环岛路沿线及村居绿化密度等景观绿化。
国土资源所:负责生态建设工程的土地保护和规划使用。
城管办:负责街村环境整治,规范垃圾收转运机制,优化街村环境质量。
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水有效处理,督促医疗垃圾规范保存并及时转运,负责生态建设的宣传发动。
二、加大监管力度
(1)清理修订有关政策文件,抓紧清理街道办事处现有与生态乡镇建设不相适应的政策文件。
(2)加大资源环境执法监督力度。配合上级各执法机构,对项目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3)建立定期考核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各村居的责任。各部门和各村居要按照生态乡镇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实行年度考核,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4)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乡镇建设的有效机制。开展生产、生活垃圾的定点分类堆放,节水减污,资源回收利用,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设立投诉电话,鼓励广大群众检举各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报送和表彰生态乡镇建设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三、多渠道多形式保证经费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街道财政及各村居要将生态乡镇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要把握和利用各种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省、市、区资金支持。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公众将资金投入到生态乡镇建设项目上,实行谁投资、谁获利政策,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
四、加大宣传力度,推进生态建设
(1)广泛开展舆论宣传。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村居要加强生态乡镇建设的宣传,使公众懂得生态乡镇建设的意义,提高建设意识,积极参与建设。
(2)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通过简报、宣传标语等形式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增强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组织专题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系列宣传、实践活动,通过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学习掌握环保理论,参与环保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宣传,开展一系列主体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通过多方努力,加强全街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