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文件> 高公岛街道办事处文件
索 引 号 01425814-1/2017-00004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连云区高公岛办事处 发文日期 2017-05-27
标 题 关于印发《关于创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 号 连高办发〔2017〕19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各村、机关各部门: 现将《关于创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时 效 有效

关于印发《关于创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机关各部门:

现将《关于创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高公岛街道办事处

                                                                             2017527日

 

 

 

 

 

 

关于创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的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彰显计量服务和保障民生特色,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根据《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建设与评价规范》、《连云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结合连云区实际,街道办事处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计量惠民工程列为政府保障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工程,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创建工作,推进民生计量保障能力与计量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为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连云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安排1名以上协管员,协调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行业计量主管部门开展计量惠民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活动,有计划、有布置、有记录、有总结和影像资料。

2、社会义务计量监督员动员。动员聘请最少1名社区居民参加计量义务监督员队伍。每季度或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行业计量主管部门反馈监督信息。

三、工作内容

1、成立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负责人、协管员,分解创建任务。

2、协助组织本部门分管行业范围的服务单位参与创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记录、有总结。

3、协助完成规定创建任务。对行业内相关服务单位计量器具使用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其科学、规范使用计量器具,计量管理人员培训率达98%

4、协助建立健全辖区相关服务单位涉及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台账,协助各行业主管部门保质保量对在用计量器具等进行检定,检定率100%,合格率98%,诚信计量承诺书公示率达100%,计量器具检定公示率达100%。确保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合格准确。

5、利用5.20世界计量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全月、质量月等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民生计量法律法规和创建工作要求。

四、创建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5月)

成立本单位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计量惠民协管员,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宣传、培训和调查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76-201710月)

     细化、分解实施内容,落实部门责任,详见《连云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责任状》。明确分管负责人,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三)总结考核。(201711月)

     开展自我考核评价,总结创建成果;创建领导小组组织分类考核并汇总创建活动资料,做好效果评估准备。

(四)效果评估。(201712月)

     创建领导小组做好效果评估申报、资料汇总、迎接考核验收方案制定等工作,确保计量惠民示范市创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考核、总结、评价等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依据连云区江苏省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责任状》,吃透精神,领会要求,掌握方法,明确责任,扎扎实实抓好分工负责的各项工作,不得拖拉、推诿。

    (三)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健全创建监督、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要认真对照责任状的要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创建领导小组要及时考评并督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创建工作组织得力、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对工作不力等造成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计量惠民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介绍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效,普及计量知识和政策,放大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面,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