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文件> 高公岛街道办事处文件
索 引 号 01425814-1/2014-00023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布机构 连云区高公岛办事处 发文日期 2014-05-28
标 题 关于印发《高公岛街道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救灾)预案》及相关制度的通知
文 号 连高办发〔2014〕25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关于印发《高公岛街道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救灾)预案》及相关制度的通知

关于印发《高公岛街道2014年地质灾害

防治(救灾)预案》及相关制度的通知

 

各村、相关单位及有关部门:

现将《高公岛街道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救灾预案》及相关制度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高公岛街道 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救灾预案》

2.《高公岛街道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值班制度》

3.《高公岛街道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4.《高公岛街道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制度》

   

 

   连云区高公岛街道办事处

2014年5月28日

 

 

 

 

 

附件1

 

高公岛街道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救灾预案

 

为认真做好高公岛街道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诱发因素和危险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分析

每年的6-10月份为主降雨期,占全年降雨总量的80%以上,是地质灾害的防治主汛期。降雨加上山体地质结构不稳定为地质灾害诱发的主要因素,其它外部因素加大了滑坡灾害险情。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降水趋势预测,预计2014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为6-10月,其中7-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

(二)地质灾害发生主要区域预测

我街道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为:黄窝村1-3小组。这些地区地质条件较差,在降水作用影响下,极有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崩塌等灾害。目前全街道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户5户,威胁25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救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各村、各相关单位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救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特别是汛期各村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组织,把责任落实到实处,切实做好防治救灾工作。为此,街道办事处成立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组长,分管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国土、建设、民政、安监、财政、后勤、边防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等部门负责人和各村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所。

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的指挥、协调和组织;国土所负责对全街道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的业务督导,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预报等,并协助各村进行隐患点治理;边防派出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救灾期间治安防范与维护工作,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救灾期间医疗卫生救助工作,包括对灾后疫情的处置和控制;学校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救灾期间学生的防范和疏导人员的安置工作;其他各成员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调配,协助做好防治救灾工作。

(二)完善应急机制,提高防治救灾能力

街道办事处、国土所和各村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在及时上报的同时,发挥联动效能,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防止灾情扩大。街道、村两级实现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大雨和台风来临期间,街道、村领导小组成员要亲临滑坡户家中,对有危险的滑坡住户要及时做好和动员群众的搬移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街道办事处值班电话为82540152,值班车辆为苏GFP188,国土所值班电话为82202881,值班车辆为苏G73940。

(三)加大监测预报,实施有效避险

每年6月1日至10月中旬为雨季和防汛期,也是我街道地质灾害重点防控时期。各村对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列入本预案的重点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都要落实监测责任人和具体的监测人,同时在地质灾害户中设2名义务地质灾害信息报告员,及时反馈信息。村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员每天巡查、监测不少于两次,并做好巡查监测记录,地质灾害户的信息报告员要及时做好与街道、村的信息联络,以便街道、村在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地质滑坡动态和群众受险情况。各村要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方式,以居民搬迁为主,对暂不具备搬迁条件的,在加强监测和预报的同时,采取一些临时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并有计划地做好危险区居民的汛期应急临时安置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宣传教育方面,各村要会同国土所组织广大干群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检测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普及防治救护基本知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四)加强协调配合,做好督查检查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水情、雨情、灾情,为有效开展防治灾害提供可靠依据,国土所在汛期要加强巡回检查,进一步督查各成员单位制度落实情况,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及时开展调查处置。

 

 

 

 

 

 

 

 

附件2

 

高公岛街道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值班制度

 

1、街道防汛防台及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加强值班管理,实行领导带班制,值班室24小时有专人值班。

2、地质灾害隐患地段设立警示牌,在地质灾害期间报警点都有专人留守值班。

3、遇有暴风雨天气,地质灾害防治救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体人员要到岗守侯,全员进入戒备状态。

4、在地质灾害防治救灾期间,必须确保信息畅通,如遇险情及时与上级部门通报灾害情况。

 

 

 

 

 

 

 

 

附件3

 

高公岛街道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

 

1、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防汛救灾准备工作。

2、各村均成立由村主要负责人任队长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突击队。

3、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加强对民房、水库、危房、公共场所及灾害易发地段进行专项检查,减少隐患。

4、对检查出的灾害隐患,必须在汛前整改完毕。

5、进入汛期,由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人员定期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消除险情。

 

 

 

 

 

 

 

附件4

 

高公岛街道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制度

 

1、地质灾害紧急状态来临之前,街道防汛防台及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将向各村派出联络员驻点工作,实行以村为单位划定责任片区,明确责任人,加强重点地段的巡查工作。

2、各单位务必相互配合,做好地质灾害的思想说服工作,使他们了解自身处境和当前防汛形势,并下发通知书动员搬迁,必要时强行搬迁。

3、若遇紧急情况时,突击队将按各自分工10分钟内进点入户,组织群众按预案路线集中撤离疏散,届时各村高音喇叭、手提喇叭及电信局应急电话同时启动。

4、在紧急撤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被撤离人员不得携带任何笨重财物;二是突击队员在组织撤离中要明确各自撤离路线;三是尽最大限度检查老人、儿童的撤离情况;四是对撤离到安全地带的群众要及时集中点名;五是人员撤离后及时切断相关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