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交人大报告
索 引 号 01425838-7/2021-00016 分 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通知
发布机构 林业和海洋局 发文日期 2021-06-30
标 题 关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018号提案的答复
文 号 其他〔〕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关于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第018号提案的答复

夏天、仲清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新型海洋经济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区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情况

全区海岸线长118.4公里,区辖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渔业乡街3个,渔业村7个,渔业人口9734人。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连政发〔2019〕92号)文件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加快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按照“调近岸、谋深海、优养殖、扶加工、兴休闲”的发展思路,聚焦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势,进一步调优渔业结构,培优做强特色渔业,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大力发展“深蓝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生态渔业、“深蓝”渔业等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有力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村繁荣。2020年,全区海水养殖总面积26.67万亩,其中紫菜16.5万亩、贝类10.17万亩;海产品总产量4.3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3.61万吨,占海产品总产量的83.7%;渔业产值13.6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5.47%,水产品加工率35.2%;渔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水产品人均占有量65公斤,基本实现了促进渔业生产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目标。

(一)培优做强紫菜产业。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培育壮大紫菜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形成了集紫菜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科学发展模式。2021年,全区紫菜育苗7.6万平方,配套一次紫菜加工机175台套、二次加工机42台套,共采收鲜菜7.2万吨,加工一次干紫菜14.5亿张,完成6次紫菜入场交易,成交13.01亿张,成交额4.67亿元,实现产值7.35亿元。全区现有紫菜育苗企业24家,加工企业98家(其中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有紫菜养殖户700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近6000人,带动近2万人就业,紫菜养殖人均年收入超7万元,紫菜加工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紫菜产业已成为助推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连云港紫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江苏地理标志20强”,并入选2020年江苏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录、省级区域公用品牌,连云港市荣获“中国紫菜之都”称号,连云区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先后建成板桥、高公岛紫菜产业园,拥有1个省级紫菜出口示范区、1个省级紫菜出口示范基地,建成运营区级紫菜交易中心,条斑紫菜产量占全国份额的25%以上,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二)加快建设“海上万亩牡蛎园”。针对近年来全区气候异常变化、紫菜养殖规模过大、养殖品种单一等因素导致紫菜养殖病害频发、渔民增收不理想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区海洋资源特点,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和广大养殖户适度调减紫菜养殖面积,努力开拓牡蛎养殖新路。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江苏海洋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扶持连云港大雷水产养殖生态有限公司在连岛街道西连岛村海域新建“海上万亩牡蛎园”,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新建“海上万亩牡蛎园”,发展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养殖16000亩,年产高品质牡蛎1.5万吨,年产值1.2亿元。引进优良新品种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实施与条斑紫菜间养生态健康养殖、“南北接力”养殖等模式,合理调减紫菜养殖规模,上半年试养三倍体牡蛎5000亩获得成功,现已收获牡蛎4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逾4000万元,亩均获利逾6000元。目前,项目单位连云港大雷水产养殖生态有限公司已从连岛街道西连岛村包租到2万亩海域,正着手购置养殖器材等养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订购的1500万片三倍体牡蛎小苗(附壳苗)已在长海、荣成等地海域进行大规格苗种培育(中间培育)。

(三)大力发展“深蓝渔业”。2020年初,我区引进了南极磷虾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由上海崇和实业集团投资新建,总投资约30亿元。投资6亿多元的国内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深蓝”号现在广州处于备航状态,最后一批随船外籍工程师于5月14日入境广州,5月29日解除隔离,受广州近期疫情影响,目前暂未获得进入船厂许可;正进行整船加工线联合试运行。磷虾产业高值化项目总占地面积200亩,一期计划建设年产400吨高品质南极磷虾油线、年产100吨南极磷虾蛋白肽线、年产200吨FD冻虾干生产线,产值超10亿元。目前,南极鳞虾油生产车间、蛋白肽车间主体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公用工程建设,南极磷虾油生产设备安装招标完成,近期将开始设备安装。

(四)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2019年,连云港车牛山海洋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在牛角岛西部海域试点建设经营性海洋牧场,当年累计投入约2000万元,占海面积337.57公顷,投放钢筋混凝土构件礁、贝壳礁、石块礁等人工鱼礁礁体3.21万空方;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开展贻贝筏式养殖6000亩,底播海参150亩,投放贻贝苗10万条,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黑鮶、刺参、皱纹盘鲍等各类海洋水产苗种1.3亿单位。同年底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相关申报材料通过专家评审,后因苏鲁海域勘界争议问题,未能获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1年3月,依据《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我区对海洋牧场建设进行布局规划,编制了《连云区2021-2030年海洋牧场建设初步方案》初稿,目前正与有关部门、行业内专家及企业充分沟通衔接,进一步修订完善后将尽快发布实施。扶持江苏海州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牛背岛西南海域建设海洋牧场,今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重点开展投放人工鱼礁等基础建设。目前,项目单位正着手项目前期立项等基础准备工作。

(五)有序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近五年累计投资3.5亿元,完成高公岛一级渔港、羊山岛生态岛礁、渔人码头建设,建成西连岛海上休闲观光渔排、连岛海鲜美食广场、渔港路,完成连岛中心渔港60%的防波堤工程。今年上半年,高公岛一级渔港整治工程已投资1900万元,共清淤40万方、加高加固挡浪墙225米,建成进港道路5489平米,码头改造完成过半,渔港综合管理中心主体已完工,正在内外装修。连岛渔港升级改造方案已编制完成,待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审后组织实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研究学习《关于加快新型海洋经济建设,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积极采纳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尽快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全区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搞好多营养层级综合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2021年下半年,全区计划发展贝(毛蚶、魁蚶、蛤仔、牡蛎等)、藻(条斑紫菜)混养18万亩,其中三倍体太平洋牡蛎与条斑紫菜间养面积将扩大到15亩,贝(吊养贻贝、底播鲍鱼)、参(底播海参)混养0.6万亩,全区水产健康养殖面积占比达70%以上。

(二)调优渔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紫菜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紧抓我区入围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这一契机,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作为全区“头号工程”,通过完善功能配套、强攻项目投入、力推共建共享等方面强化落实,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连云样板,促进紫菜产业提档升级、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加快建设“海上万亩牡蛎园”。合理调减紫菜养殖规模,计划发展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养殖3万亩,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打造优质、高效、生态海水养殖渔业。三是持续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加快建设牛背岛西南海域海洋牧场带动休闲渔业快速发展,推进渔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休闲垂钓、渔家乐等休闲业态,建设休闲综合型、垂钓娱乐型休闲渔业基地,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四是加快实施渔港经济区建设。依托连岛、高公岛等渔港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带动加工贸易、冷链物流、休闲渔业等集聚发展,形成集海洋牧场、渔货交易、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商贸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体系,使渔港经济区成为辐射带动渔区及周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五是大力发展“深蓝渔业”。立足做大做强南极磷虾产业,扶持江苏深蓝远洋渔业发展公司发展深海养殖、远洋捕捞、海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南极磷虾捕捞及炼油项目,推动渔业经济走向“深蓝”。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渔业高质发展。一是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高校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鼓励渔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渔民专业技术培训,构建现代渔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力引进优质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现代渔业、休闲渔业、水产良种业等渔业新旧动能转换领域;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协作,积极开发服务现代渔业发展的抵押、保险等金融产品。三是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区林业和海洋局将积极对接省农业农村厅,做好《江苏省休闲渔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跟踪工作,及时反映休闲渔船的经营项目、活动区域、准入条件等实际问题,推动文件尽快出台,以期为全区休闲渔业船舶规范有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四是促进水产电子商务健康发展。以电商平台发展为契机,积极发展水产电子商务,借鉴快手、淘宝等电商销售经验,推进高公道紫菜产业园的电商直播平台和展示中心、连岛海鲜大排档的特产直播间平稳运营,进一步拓宽海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提升全区海产品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感谢您们对全区现代海洋渔业绿色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连云区林业和海洋局

202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