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业务工作> 基础教育
索 引 号 01425813-3/2012-00020 分 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连云区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12-09-20
标 题 连云区中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文 号 连区教〔2012〕134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为了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特制定《连云区中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时 效 有效

连云区中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为了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特制定《连云区中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一、实施原则

  1.科学化原则。在推广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框架下,以教学中的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内容的分类与定位,以探究(或体验)引领课堂活动的自主性与丰富性,以交流引领课堂评价的多元化与激励性,着力打造遵循学生学习天性、适合学生全程参与、以学生有所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生态。

  2.全员性原则。课堂改革要求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全体参与,不留盲区,不留边角。本学年完成百节好课工程,通过典型示范,名师引领,促进全体教师理解新课堂理念;两年之内完成人人过关工程,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开。

  3.校本化原则。课堂改革以学校为主体,以一把手校长为主要责任人,以校本教研为主要推进渠道,以校情学情为建模基础,以学校自查为主要评价方式,使课堂改革工作立足学校、适应学情、服务教学。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顺利、有序、有效地开展,区教育局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戚盼德局长任组长,杜成芳副局长任副组长,区教研室全体人员、各中小学校长为领导小组成员。

  要求各校要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政策保障、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

  三、具体措施

  1.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用课堂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建构式生态课堂的主要教学理念和操作要点。要求各校指导教师认真研读《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稿)》(见附件1),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大力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将课题研究的思想、方法与主题教研结合起来,引入微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方式。

  (1)以课标修订、建构式生态课堂为主线,学科组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化微课题研究,切实解决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遇到的新问题。

  (2)各校每学期要将各学科组每次活动的主题汇总后上报区教研室,教研室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对照各校上报的主题,检查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3. 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强化对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重点解决备课组活动形式化问题,通过提高备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1)以市教研室编制的《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作为主要抓手,以问题分类定位式备课作为备课组活动的主要方式。

  (2)以区教研室编制的《集体备课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样表)》(见附件2)作为备课组活动过程的引领,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工作。每次备课组活动要求备课组活动有主题、有方法、有过程、有结论,形成课堂设计方案,使备课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3)区教研室在教学常规检查中重点检查《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的使用情况、集体备课后的二次备课情况。

  4.推进市级课程基地建设。把建设与使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程基地整合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培训教师的开放性实验性功能,开展各种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研究,寻找更加合理的课堂组织形式。

  (1)课程基地要对照建设方案逐步落实建设工作,课程基地活动要有计划、有专题、有记录、有成效。

  (2)教育局每学年将对所有挂牌课程基地建设、使用情况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建设项目、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考核结果以加分项纳入学校年度考核成绩。

  5.开展百节好课打造工程。通过树立典型教师、典型学校、典型课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

  (1)本学年着力打造百节好课,向全区教师展示,通过观摩学习、同课异构、视频展示、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2)百节好课以《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确定依据,推荐工作由学校推荐和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推荐两条线进行。

  (3)凡被推荐参加区百节好课展示的教师,不再参加人人过关项目考核。

  6.开展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工程。要求两年内全区中小学文化科目教师课堂教学全部达到建构式生态课堂标准的要求,考核通过后由教育局颁发课堂教学合格证。

  (1)所有学校要主动发现典型,分阶段组织校内考核,并向区教研室上报课堂教学考核合格教师名单,申请对相关教师组织区级考核;区教研室要及时对学校考核结果组织抽样验收、确认。

  (2)考核过程要严格规范,除了实地考查课堂教学外,教师本人要填写《课堂教学自我鉴定表》(见附件3),学校要从不同层面填写对该教师教学情况的鉴定书(见附件4),学生填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见附件5)。

  (3)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要组织培训,经本人申请可参加下一批次的考核。没有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学年内不推荐开设区级以上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基本功大赛等比赛项目,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级。

  7.开展城区优质资源学校与城郊资源薄弱学校结对共建工作。在典型课堂、典型学校的引领下,全面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优质教学资源学校要对周边学校形成辐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所有优质教学资源学校必须与教学资源相对薄弱学校结成教学业务共同体,采取一对一、一托二或一托三的方式进行;受援学校要主动联系援建学校,提出帮扶要求,接受援建校的帮助。

  (2)援受双方要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协商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书(见附件6),并报区教育局备案。不能自主结成教学工作共建学校的学校提出申请,由教育局相关部门帮助协调,促成全区所有学校均在教学共同体层面开展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

  (3)教学共同体要建立全面的教学业务关系,从教学常规管理到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师资培养等方面,分期纳入共同建设的项目;共建双方要有工作方案、具体措施、活动过程和成效总结。

  (4)教育局将对共建学校进行教学评估工作,把教学共同体的活动内容纳入指标,对共建情况和效果进行阶段性检查,实行捆绑式评价。

  四、推进进程

  1.20129-10月,宣传发动,学习《建构式生态课堂》相关理论,教育局出台相关文件和配套用表,学校制定推进方案。

  2.201210-12月,开展每周一校课堂改革推进工作专项调研,检查学校方案的制定、课堂改革推进情况,指导学校和教师课堂改革。

  3.201211月,建立教学共同体,签订本学年工作协议书。

  4.201211-12月,百节好课校内打磨教师课堂,上报百节好课展示教师名单;教研室推荐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树立学科典型。

  5.201212-2013年1月,教学共同体建设、活动情况阶段检查。

  6.20132月-3月,百节好课全面展示。

  7.20132月- 4月,启动课堂教学改革人人过关工程,开展校内验收。

  8.20134月-20144月,各校分批上报课堂改革合格教师名单。

  9.20134月-20145月,区教研室对学校上报的课堂改革合格教师分批组织抽样验收、发证。

  10.20143月-6月,全区课堂改革成果总结、展评。

  附件:

  1.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稿)

  2.集体备课三位一体问题产生表(样表)

  3.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自我鉴定表

  4.中小学教师教学改革情况学校鉴定表

  5.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6.中小学教学工作共建协议书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附件:

连区教〔2012〕134号 附件.docx